投稿用户
更新时间:2025-11-09
338
其实网络损伤仪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网络损伤软件,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网络损伤仪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网络损伤仪(网络损伤软件)
随着技术的发展,视频会议软件因成本低、开放性好、软件集成性强等特点,被绝大多数企业采用。用户仅通过APP、小程序、官网登陆账号,就能够进行简单易用的功能,并且能够快速高效地开展视频会议、共享多种形式的数据文件,甚至实现文档协同编辑、电子投票等,极大的丰富了视频的多样性。2020年初,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为避免人员流动造成聚集性感染,在上半年政策的鼓励下,远程办公,线上教学成为常态化,视频会议服务也迎来井喷式增长。
但这些视频会议软件在不同网络损伤(持续均匀丢包0%、10%、20%、30%、40%、50%)情况下用户体验如何?这些视频会议软件服务水平如何?
对此,通世测评发起了一场“说测就测的视频会议软件测评”:我们选用了两台戴尔笔记本,使用思博伦Umetrix Video测试系统和Attero网络损伤仪,选取了以国内外互联网厂商、终端和网络设备制造商、运营商为代表的六款主流视频会议解决方案。如Zoom(版本v5.1.1)、腾讯的腾讯会议(版本v1.7.0(483))、阿里的钉钉(版本5.1.15-Release.24)、字节跳动的飞书(版本3.26.6)、华为的WeLink(版本6.5.6)、中国移动的云视频(版本v3.1.0 )6款视频软件,在上下行20 Mbit/s对称办公室专用网络环境下进行测评。主要对视频会议软件相同的测试环境下的视频质量、视频帧率变化、视频卡顿率、语音质量、音视频同步性能五大维度进行测评。
最后测试结果显示,在6款测试软件中,云视讯体验最好,Zoom次之,飞书和钉钉有待提升。
1
视频质量
视频质量是影响用户体验的重要因素。图一是针对不同网络损伤丢包率下,思博伦Umetrix Video测试系统给出的视频质量MOS分数值的表现,可以看出测评结果中MOS分数值越大,用户体验主观感受越好。
总体来看,Zoom和云视讯在局域网内支持点对点视频会议流直传模式,在局域网内的视频质量好于其他应用。非局域网内Zoom和云视讯会自动切换为云服务器模式,Zoom的画质大幅下降,云视讯则和点对点模式差距不大。华为WeLink、飞书,钉钉和腾讯会议,视频会议流都必须要通过云服务器,其中,在画质上华为WeLink最好,腾讯会议次之。
2
视频平均帧率对比
视频帧率影响视频播放的流畅度,对主观质量的影响根据视频内容的不同而变化,视频内容越复杂对帧率要求越高。从图二可以看出,飞书和钉钉在理想环境下画质欠佳,两个软件也都没有提供高清视频选项。其视频帧率也不如其他应用。用户侧抗丢包能力最好的是Zoom,视频质量随着丢包增加逐步下降,帧率一直能维持在25帧以上。云视讯和腾讯会议在50%丢包情况下同样,帧率稍低一些,但也能保证视频的流畅。
3
视频卡顿状况对比
引起视频卡顿主要有三大因素:帧率太低、上传阻塞以及下行不佳,视频会议软件需进行针对性优化方案的设计。测评中思博伦Umetrix Video测试系统对每次卡顿时长超过200ms用户体验窗口的视频卡顿状况进行对比分析。从图三可以看出,在视频流畅度方面,Zoom无论是在点对点还是云服务器模式下表现都非常好,在50%的丢包率情况下都能保证不卡顿。中国移动云视讯在点对点模式表现较好,在云服务器模式下有欠缺。而钉钉用户侧抗丢包能力表现不佳,当丢包达到30%时,视频出现卡顿情况。
4
语音质量对比
语音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用户的体验。思博伦Umetrix Video测试系统提供的基于ITU的POLQA算法通过MOS分数评价语音质量是行业内常用的测评方法,MOS分数值越大,用户体验越好。从图四可以看出,Zoom和云视讯无论在点对点模式,还是云服务器模式下语音质量都近乎完美,两款应用支持超宽带语音,50%丢包下音质还能维持在很好的水平。钉钉虽然支持超宽带语音,但在20%丢包下音质不如其他应用,用户侧网络大量丢包后音质下降很快。
5
音视频同步性能对比
有没有伙伴们遇到这样的一个问题,在视频会议时视频画面和声音不同步的情况,这个时候会觉得很难受。在基于思博伦GED流畅度算法评价10%—50%丢包情况下音视频同步性能与无丢包情况下的差异可以看出,在10%-50%丢包情况下,字节跳动飞书音视频同步性能表现最好,其次是腾讯会议,云服务器模式下的Zoom也还可以。
结合以上五大维度的性能测试,我们不难看出,在不同的模式下各视频软件给予用户的体验不同。
在视频会议画质方面,云视讯具有最好的视频会议质量,理想网络下可以提供1080p的分辨率,明显优于其他。Zoom在点对点模式下质量很好,但云服务器模式下视频质量一般,而在云服务器模式下,华为WeLink和腾讯会议的视频画质显然好于Zoom,但其视频流畅性不如Zoom。飞书和钉钉的视频会议的视频体验比较一般。
在网络环境的制约下,Zoom、云视讯、华为WeLink、腾讯会议和飞书在各种网络条件下都能够提供固话水准以上的语音质量。而钉钉在较差的网络情况下,会议的语音质量会有很大幅度的下降。

网络损伤仪(网络损伤软件)
在网络损伤仪WANsim中,队列是指一个用于缓存报文的缓冲池。深度是指缓冲池可以存储的最大数据量。当WANsim接受的报文超出了带宽限制的量时,溢出的报文会进入队列中。
我们可以在WANsim中进入损伤界面来调节队列深度的大小。通过下拉框,可以选择不同的单位。
packet:可以缓存的最大的数据包个数KB:以千字节为单位的可以缓存的最大数据量ms:以毫秒为单位的最大排队时延
队列深度实际上是一个缓冲池(Buffer)。它使部分溢出的数据等待转发,而不是被直接丢弃。缓存池中的数据有3种动作。
队列深度的大小会影响到报文的时延。对于大多数网络来说,小的队列深度造成的时延会比较小,但是可能导致丢弃更多的数据包。大的队列深度则会造成较大的时延,丢弃较少的包,但是某些报文可能应为等待转发的时间太长而会失效。
网络损伤仪WANsim是一台硬件设备,逻辑上,它没有MAC地址与IP地址,在整个网络拓扑中可以看做是一条网线,服务端的数据可以通过这条网线到达客户端。在使用时,分为物理连接与软件部署。
假设我们需要在服务端与客户端之间接入网络损伤仪,首先需要准备3条网线。开机成功后,我们将一条网线连接在control口,port1口、port2口分别与服务端与客户端相连,物理连接就完成了。拓扑图如下:
我们需要通过谷歌浏览器来打开GUI控制界面。所以,需要先把控制电脑的IP与WANsim的IP设置在同一网段。WNAsim默认IP地址为192.168.1.199。
修改完控制电脑IP后就可以打开谷歌浏览器访问8080端口,打开GUI控制界面。
第一步:进入GUI控制界面后,需要打开引擎。让网络损伤仪WANsim开始工作。
第二步:我们需要添加虚拟链路。虚拟链路之间是与的关系,链路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影响。点击ADDPATH按钮即可添加虚拟链路。勾选虚拟链路下方的方框,应用该条链路。
第三步:我们需要设置报文过滤器,设置过滤规则,指定报文通过的链路。IPv4过滤规则设置为any,action设置为PATH1,代表所有报文都可以通过PATH1。
第四步:点击链路,进入损伤设置界面。按照需求设置时延、丢包、带宽限制等。设置完成后即可点击apply按钮应用。
回到控制界面,我们可以观察到链路上有流量经过,证明设置生效。
我们都知道物联网 (IoT) 正在快速发展。走过任何一家超市、家居装修中心或电子产品商店你都会看到各种各样的互联智能设备。
物联网设备的数量在 2017 年增长了 31%,达到了 84 亿。2020 年,全球物联网设备连接数量高达 126 亿。预计到 2025 年将有 246 亿设备!
物联网设备的正常运行依赖于快速、可靠和持续的通信,因此连接设备使用的网络至关重要。网络出现带宽有限、延迟过大、网络硬件不可靠等问题,会对设备性能产生重大影响。
IoT 开发人员需要了解这些问题对 IoT 产品性能产生的影响,以确保产品可以正确响应,不丢失数据。
例如:显示 3G 连接的 iPhone 的流量速率可能会低至 384 Kbps 或快至 14.4 Mbps 。流量的速率取决于环境、服务供应商和可用带宽。流量速率不稳定可能会导致用户与其物联网设备的连接性不佳。
其他网络条件(例如延迟和数据包丢失)也会显着影响应用程序的性能。
所以网络约束是影响物联网连接的主要风险因素。开发人员需要衡量应用程序在各种网络条件下的影响,以确保程序能正确运行。
与在真实的网络环境中测试物联网设备相比,在实验室环境的局域网中测试是不够的。因为在实际情况中,像用户数量、用户与平台的传感器连接方式、最终用户与互联网连接的可靠性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物联网平台的稳定性。
开发人员需要了解 IoT 平台在不同的网络条件下做出的处理。如果设备在使用期间出现连接问题时用户与移动应用程序的交互是否会断开、传感器是否会将敏感数据发送到物联网平台。
不同类型的网络性能都会有所不同,使用移动网络、广域网、卫星、Wi-Fi 和其他网络连接物联网平台会给用户带来不同的体验。
但是可以构建具有所有这些不同条件的网络的工具很少而且大部分都很昂贵。因此许多企业使用网络损伤仪来模拟不同的网络条件。
在 IoT 平台和设备部署到现实世界网络之前使用网络损伤仪进行测试,是最准确、可扩展最强且成本最低的方式。
使用网络损伤仪测试使物联网开发人员能够了解到物联网设备在多种网络条件以及混合网络环境下的行为。
在不同的网络条件下测试物联网设备,可以使测试人员的使用体验接近最终用户体验,从而可以快速验证物联网部署。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后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