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用户
更新时间:2025-11-10
361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苯丙三氮唑和苯并三氮唑的用途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苯丙三氮唑以及苯并三氮唑的用途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苯丙三氮唑(苯并三氮唑的用途)
苯丙三氮唑烧结会残留结晶。苯并三氮唑是一种化学物质,为白色至浅粉色结晶,溶于醇、苯、甲苯、氯仿,微溶于水。在空气中氧化逐渐变红。在真空中蒸馏时能发生爆炸。

苯丙三氮唑(苯并三氮唑的用途)
苯并三氮唑钝化层发白,属于正常现象。苯并三唑是一种化学品,白色至浅褐色针状结晶。无气味。在空气中氧化而逐渐变红。在真空中蒸馏时能发生爆炸。
有影响。根据查询道客巴巴得知,苯丙三氮唑对镀镍有影响,对镀液的稳定性能、镀速和镀层性能等影响,苯并三氮唑主要作为水处理剂、金属防锈剂和缓蚀剂。
苯并三氮唑加硼酸水溶液可以防锈。苯并三氮唑主要作为水处理剂、金属防锈剂和缓蚀剂。广泛用于循环水处理剂,防锈油、脂类产品中,也应用于铜及铜合金的气相缓蚀剂、润滑油添加剂。所以苯并三氮唑加硼酸水溶液可以防锈。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发动机冷却液采用的是硅酸盐型冷却液,其因自身凝胶聚合而导致冷却液缓蚀能力减弱、防结垢性能减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发动机冷却液,它具有低冰点、高沸点的特点,消泡效果好,并且采用有机羧酸技术,提高了其对发动机冷却系统各种金属的保护效果,同时解决了硅酸盐型冷却液因自身凝胶聚合而导致冷却液缓蚀能力减弱、防结垢性能减弱等问题,从而有效的延长了发动机及发动机冷却液使用寿命。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发动机冷却液,它的组分及各组分质量百分比如下:
ph调节剂:0.5%-3.0%;
2-乙基己酸:0.3%-2.0%;
苯甲酸钠:0.3%-1.0%;
对苯二甲酸:0.3%-1.0%;
有机三元羧酸:0.5%-2.0%;
苯并三氮唑:0.1%-0.5%;
抗氧剂:0.2%-1.0%;
消泡剂:0.001%-0.1%;
色素:0.001%-0.1%;
余量为乙二醇,总计100%。
进一步,它的组分及各组分质量百分比如下:
ph调节剂:1.0%-2.0%;
2-乙基己酸:0.5%-1.5%;
苯甲酸钠:0.4%-0.8%;
对苯二甲酸:0.4%-0.8%;
有机三元羧酸:1.0%-1.5%;
苯并三氮唑:0.2%-0.4%;
抗氧剂:0.25%-0.5%;
消泡剂:0.005%-0.05%;
色素:0.01%-0.08%;
余量为乙二醇,总计100%。
进一步,它的组分及各组分质量百分比如下:
ph调节剂:1.5%;
2-乙基己酸:1.0%;
苯甲酸钠:0.5%;
对苯二甲酸:0.5%;
有机三元羧酸:1.2%;
苯并三氮唑:0.25%;
抗氧剂:0.3%;
消泡剂:0.01%;
色素:0.05%;
余量为乙二醇,总计100%。
所述ph调节剂为氢氧化钠。
进一步,所述有机三元羧酸为2,4,6-三(氨基己酸基)-1,3,5-三嗪。
进一步,所述色素为荧光黄、荧光红、zth红、纯黄、纯蓝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冷却液的制备方法,方法的步骤中含有:
(a)将ph调节剂溶于适量的去离子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溶液a;
(b)将色素溶于适量的去离子水中,得到溶液b;
(c)将2-乙基己酸、苯甲酸钠、对苯二甲酸、有机三元羧酸、苯并三氮唑、抗氧剂和溶液a加入到乙二醇中,充分搅拌后得到溶液c;
(d)将消泡剂和溶液b加入到溶液c中,充分搅拌后获得所需的发动机冷却液。
进一步,在所述的步骤(c)中,在40-50℃的温度环境下充分搅拌后得到溶液c。
进一步,在所述的步骤(c)中,充分搅拌的时间为30min。
进一步,在所述的步骤(d)中,在常温下充分搅拌5~10min。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制备的发动机冷却液具有低冰点、高沸点的特点,消泡效果好,并且采用有机羧酸技术,提高了其对发动机冷却系统各种金属的保护效果,同时解决了硅酸盐型冷却液因自身凝胶聚合而导致冷却液缓蚀能力减弱、防结垢性能减弱等问题,从而有效的延长了发动机及发动机冷却液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一种发动机冷却液,它的组分及各组分质量百分比如下:
ph调节剂:0.5%;
2-乙基己酸:0.3%;
苯甲酸钠:0.3%;
对苯二甲酸:0.3%;
有机三元羧酸:0.5%;
苯并三氮唑:0.1%;
抗氧剂:0.2%;
消泡剂:0.001%;
色素:0.001%;
余量为乙二醇,总计100%。
所述ph调节剂为氢氧化钠。
所述有机三元羧酸为2,4,6-三(氨基己酸基)-1,3,5-三嗪。
所述色素为荧光黄、荧光红、zth红的混合物。
一种发动机冷却液的制备方法的步骤中含有:
(a)将ph调节剂溶于适量的去离子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溶液a;
(b)将色素溶于适量的去离子水中,得到溶液b;
(c)将2-乙基己酸、苯甲酸钠、对苯二甲酸、有机三元羧酸、苯并三氮唑、抗氧剂和溶液a加入到乙二醇中,充分搅拌后得到溶液c;
(d)将消泡剂和溶液b加入到溶液c中,充分搅拌后获得所需的发动机冷却液。
在所述的步骤(c)中,在40-50℃的温度环境下充分搅拌后得到溶液c。
在所述的步骤(c)中,充分搅拌的时间为30min。
在所述的步骤(d)中,在常温下充分搅拌5~10min。
实施例二
一种发动机冷却液,它的组分及各组分质量百分比如下:
ph调节剂:3.0%;
2-乙基己酸:2.0%;
苯甲酸钠:1.0%;
对苯二甲酸:1.0%;
有机三元羧酸:2.0%;
苯并三氮唑:0.5%;
抗氧剂:1.0%;
消泡剂:0.1%;
色素:0.1%;
余量为乙二醇,总计100%。
所述ph调节剂为氢氧化钠。
所述有机三元羧酸为2,4,6-三(氨基己酸基)-1,3,5-三嗪。
所述色素为荧光红。
一种发动机冷却液的制备方法的步骤中含有:
(a)将ph调节剂溶于适量的去离子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溶液a;
(b)将色素溶于适量的去离子水中,得到溶液b;
(c)将2-乙基己酸、苯甲酸钠、对苯二甲酸、有机三元羧酸、苯并三氮唑、抗氧剂和溶液a加入到乙二醇中,充分搅拌后得到溶液c;
(d)将消泡剂和溶液b加入到溶液c中,充分搅拌后获得所需的发动机冷却液。
在所述的步骤(c)中,在50℃的温度环境下充分搅拌后得到溶液c。
在所述的步骤(c)中,充分搅拌的时间为30min。
在所述的步骤(d)中,在常温下充分搅拌10min。
实施例三
一种发动机冷却液,它的组分及各组分质量百分比如下:
ph调节剂:1.0%%;
2-乙基己酸:0.5%;
苯甲酸钠:0.4%;
对苯二甲酸:0.4%;
有机三元羧酸:1.0%;
苯并三氮唑:0.2%;
抗氧剂:0.25%;
消泡剂:0.005%;
色素:0.01%;
余量为乙二醇,总计100%。
所述有机三元羧酸为2,4,6-三(氨基己酸基)-1,3,5-三嗪。
所述色素为zth红。
一种发动机冷却液的制备方法的步骤中含有:
(a)将ph调节剂溶于适量的去离子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溶液a;
(b)将色素溶于适量的去离子水中,得到溶液b;
(c)将2-乙基己酸、苯甲酸钠、对苯二甲酸、有机三元羧酸、苯并三氮唑、抗氧剂和溶液a加入到乙二醇中,充分搅拌后得到溶液c;
(d)将消泡剂和溶液b加入到溶液c中,充分搅拌后获得所需的发动机冷却液。
在所述的步骤(c)中,在40℃的温度环境下充分搅拌后得到溶液c。
在所述的步骤(c)中,充分搅拌的时间为30min。
在所述的步骤(d)中,在常温下充分搅拌5min。
实施例四
一种发动机冷却液,它的组分及各组分质量百分比如下:
ph调节剂:2.0%;
2-乙基己酸:1.5%;
苯甲酸钠:0.8%;
对苯二甲酸:0.8%;
有机三元羧酸:1.5%;
苯并三氮唑:0.4%;
抗氧剂:0.5%;
消泡剂:0.05%;
色素:0.08%;
余量为乙二醇,总计100%。
所述有机三元羧酸为2,4,6-三(氨基己酸基)-1,3,5-三嗪。
所述色素为荧光黄、荧光红的混合物。
一种发动机冷却液的制备方法的步骤中含有:
(a)将ph调节剂溶于适量的去离子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溶液a;
(b)将色素溶于适量的去离子水中,得到溶液b;
(c)将2-乙基己酸、苯甲酸钠、对苯二甲酸、有机三元羧酸、苯并三氮唑、抗氧剂和溶液a加入到乙二醇中,充分搅拌后得到溶液c;
(d)将消泡剂和溶液b加入到溶液c中,充分搅拌后获得所需的发动机冷却液。
在所述的步骤(c)中,在40-50℃的温度环境下充分搅拌后得到溶液c。
在所述的步骤(c)中,充分搅拌的时间为30min。
在所述的步骤(d)中,在常温下充分搅拌8min。
实施例五
一种发动机冷却液,它的组分及各组分质量百分比如下:
ph调节剂:1.5%;
2-乙基己酸:1.0%;
苯甲酸钠:0.5%;
对苯二甲酸:0.5%;
有机三元羧酸:1.2%;
苯并三氮唑:0.25%;
抗氧剂:0.3%;
消泡剂:0.01%;
色素:0.05%;
余量为乙二醇,总计100%。
所述ph调节剂为氢氧化钠。
所述有机三元羧酸为2,4,6-三(氨基己酸基)-1,3,5-三嗪。
所述色素为纯黄、纯蓝的混合物。
一种发动机冷却液的制备方法的步骤中含有:
(a)将ph调节剂溶于适量的去离子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溶液a;
(b)将色素溶于适量的去离子水中,得到溶液b;
(c)将2-乙基己酸、苯甲酸钠、对苯二甲酸、有机三元羧酸、苯并三氮唑、抗氧剂和溶液a加入到乙二醇中,充分搅拌后得到溶液c;
(d)将消泡剂和溶液b加入到溶液c中,充分搅拌后获得所需的发动机冷却液。
在所述的步骤(c)中,在45℃的温度环境下充分搅拌后得到溶液c。
在所述的步骤(c)中,充分搅拌的时间为30min。
在所述的步骤(d)中,在常温下充分搅拌7min。
实施例六
一种发动机冷却液,它的组分及各组分质量百分比如下:
ph调节剂:1.8%;
2-乙基己酸:1.2%;
苯甲酸钠:0.6%;
对苯二甲酸:0.7%;
有机三元羧酸:1.3%;
苯并三氮唑:0.3%;
抗氧剂:0.6%;
消泡剂:0.05%;
色素:0.05%;
余量为乙二醇,总计100%。
所述ph调节剂为氢氧化钠。
所述有机三元羧酸为2,4,6-三(氨基己酸基)-1,3,5-三嗪。
所述色素为纯蓝。
一种发动机冷却液的制备方法的步骤中含有:
(a)将ph调节剂溶于适量的去离子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溶液a;
(b)将色素溶于适量的去离子水中,得到溶液b;
(c)将2-乙基己酸、苯甲酸钠、对苯二甲酸、有机三元羧酸、苯并三氮唑、抗氧剂和溶液a加入到乙二醇中,充分搅拌后得到溶液c;
(d)将消泡剂和溶液b加入到溶液c中,充分搅拌后获得所需的发动机冷却液。
在所述的步骤(c)中,在40-50℃的温度环境下充分搅拌后得到溶液c。
在所述的步骤(c)中,充分搅拌的时间为30min。
在所述的步骤(d)中,在常温下充分搅拌5~10min。
经过以上六个实施例制备的发动机冷却液,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冰点较低、沸点较高,消泡效果好,提高了其对发动机冷却系统各种金属的保护效果,同时解决了硅酸盐型冷却液因自身凝胶聚合而导致冷却液缓蚀能力减弱、防结垢性能减弱等问题,发动机及发动机冷却液的使用寿命得到了延长。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Boc-N-甲基-L-缬氨酸; N-叔丁氧羰基-N-甲基-L-缬氨酸
Boc-N-甲基-O-苄基-L-酪氨酸
BOC-N-ME-TYR-OH
Fmoc-N-甲基-L-缬氨酸
N-Fmoc-N-甲基-O-叔丁基-L-苏氨酸
N-Fmoc-N-甲基-O-叔丁基-L-丝氨酸
Boc-N-甲基-L-苯丙氨酸
Fmoc-N-甲基-L-亮氨酸
Fmoc-N-甲基-L-异亮氨酸
FMOC-N-甲基-L-丙氨酸
BOC-N-甲基-L-丙氨酸
BOC-TRYPTOPHANOL
Cbz-L-苯丙氨醇
N-Boc-L-苯丙氨醇
Cbz-L-缬氨酸
N-苄氧羰基-O-叔丁基-L-酪氨酸二环己胺盐
N-苄氧羰基-D-色氨酸
N-苄氧羰基-L-色氨酸
N-苄氧羰基-L-苏氨酸
N-苄氧羰基-D-脯氨酸
N-苄氧羰基-L-脯氨酸
N-苄氧羰基-L-苯丙氨酸
N-苄氧羰基-N-叔丁氧羰基-L-赖氨酸
N-苄氧羰基-L-亮氨酸
N-CBZ-L-丙氨酸
Cbz-L-谷氨酸 1-苄酯
N-苄氧羰基-L-谷氨酰胺
N-苄氧羰基-L-天门冬氨酸 4-叔丁酯
N-Cbz-L-天冬氨酸 1-甲酯
N-CBZ-L-天冬氨酸; 苯甲氧羰基-L-天门冬氨酸
N-苄氧羰基-L-天冬酰胺
N-苄氧羰基-L-精氨酸
N-CBZ-beta-丙氨酸
苄氧羰基-L-丙氨酸
Fmoc-D-缬氨酸
Fmoc-L-缬氨酸
Fmoc-O-叔丁基-D-酪氨酸
Fmoc-O-叔丁基-L-酪氨酸
Fmoc-O-苄基-L-酪氨酸
Fmoc-L-酪氨酸
N-alpha-芴甲氧羰基-N-in-叔丁氧羰基-D-色氨酸
N-alpha-芴甲氧羰基-N-in-叔丁氧羰基-L-色氨酸
Fmoc-D-色氨酸
Fmoc-O-叔丁基-L-苏氨酸
Fmoc-L-苏氨酸
Fmoc-O-三苯甲基-L-苏氨酸
N-芴甲氧羰基-D-丝氨酸
FMOC-O-叔丁基-L-丝氨酸
Fmoc-O-苄基-L-丝氨酸
Fmoc-L-丝氨酸
N-Fmoc-N-Boc-L-鸟氨酸
Fmoc-D-脯氨酸
Fmoc-L-脯氨酸
Fmoc-D-苯丙氨酸
Fmoc-L-苯丙氨酸
Fmoc-L-蛋氨酸
N-芴甲氧羰基-N-苄氧羰基-L-赖氨酸
Fmoc-N-三氟乙酰基-L-赖氨酸
Fmoc-N-甲基三苯甲基-L-赖氨酸
N-alpha-芴甲氧羰基-N-epsilon-叔丁氧羰基-D-赖氨酸
N-alpha-芴甲氧羰基-N-epsilon-叔丁氧羰基-L-赖氨酸
N-[(9H-芴-9-甲氧基)羰基]-N-[(2-丙烯氧基)羰基]-L-赖氨酸
Fmoc-(2-氯苄氧基羰基)赖氨酸
Fmoc-D-亮氨酸
Fmoc-L-亮氨酸
Fmoc-L-异亮氨酸
N-Fmoc-N-三苯甲基-L-组氨酸
N,N-双(9-芴甲氧羰基)-L-组氨酸
Fmoc-甘氨酸
N-芴甲氧羰基-D-谷氨酸 gamma-叔丁酯
Fmoc-O-叔丁基-L-谷氨酸
Fmoc-L-谷氨酸-gamma-苄酯
N-芴甲氧羰基-L-谷氨酸 5-烯丙基酯
N-芴甲氧羰基-L-谷氨酸 1-烯丙基酯
Fmoc-N-三苯甲基-L-谷氨酰胺
Fmoc-L-谷氨酰胺
N-芴甲氧羰基-S-三苯甲基-L-半胱氨酸五氟苯酯
Fmoc-S-叔丁基-L-半胱氨酸
N-Fmoc-S-(4-甲氧基苄基)-L-半胱氨酸
Fmoc-S-(4-甲基苄基)-L-半胱氨酸
芴甲氧羰基-S-乙酰氨甲基-L-半胱氨酸
N-芴甲氧羰基-D-天冬氨酸-4-叔丁酯
Fmoc-L-天冬氨酸 beta-叔丁酯
Fmoc-L-天冬氨酸 4-甲酯
Fmoc-L-天冬氨酸 alpha-烯丙酯
Fmoc-N-三苯甲基-L-天冬酰胺
Fmoc-D-天冬酰胺
Fmoc-L-天冬酰胺
N-芴甲氧羰基-N-甲苯磺酰基-L-精氨酸
N-芴甲氧羰基-N-硝基-L-精氨酸
N-Fmoc-N-(4-甲氧基-2,3,6-三甲基苯磺酰基)-L-精氨酸
FMOC-L-精氨酸
FMOC-beta-丙氨酸
FMOC-D-丙氨酸
N-芴甲氧羰基-L-丙氨酸
Boc-L-缬氨酸
Boc-O-(2-溴苄氧羰基)-D-酪氨酸
N-叔丁氧羰基-O-(2-溴苄氧羰基)-L-酪氨酸
Boc-O-苄基-L-酪氨酸
Boc-L-酪氨酸甲酯
N-叔丁氧羰基-N-醛基-L-色氨酸
BOC-D-色氨酸
N-叔丁氧羰基-L-色氨酸
Boc-O-苄基-D-苏氨酸
N-叔丁氧羰基-L-苏氨酸
N-叔丁氧羰基-O-苄基-L-苏氨酸
BOC-SER(TOS)-OCH3
N-叔丁氧羰基-O-叔丁基-L-丝氨酸二环己胺盐
N-BOC-O-叔丁基-L-丝氨酸
BOC-SER-OBZL
Boc-L-丝氨酸甲酯
Boc-L-丝氨酸; N-叔丁氧羰基-L-丝氨酸
BOC-D-脯氨酸羟基琥珀酰亚胺硬脂酸酯
BOC-L-脯氨酸
N-甲基-N-叔丁氧羰基-D-苯丙氨酸
BOC-D-苯丙氨酸
N-叔丁氧羰基-L-苯丙氨酸
N-叔丁氧羰基-N-苄氧羰基-D-鸟氨酸
N-叔丁氧羰基-N-苄氧羰基-L-鸟氨酸
N-叔丁氧羰基-N-(2-氯苄氧羰基)-L-鸟氨酸
N-Boc-D-蛋氨酸
Boc-L-蛋氨酸
N-Boc-N-Cbz-L-赖氨酸
N-Boc-N-Fmoc-D-赖氨酸
N,N-二叔丁氧羰基-L-赖氨酸 N-丁二酰亚胺酯
BOC-LYS(BOC)-ONP
N-Boc-N-Fmoc-L-赖氨酸
(S)-2,6-二叔丁氧羰基氨基己酸
N-叔丁氧羰基-N-乙酰基-L-赖氨酸
N-叔丁氧羰基-N-(2-氯苄氧羰基)-L-赖氨酸
N-叔丁氧羰基赖氨酸甲酯盐酸盐
N-(叔丁氧羰基)-D-赖氨酸
N-Boc-L-赖氨酸
BOC-L-亮氨酸
Boc-L-异亮氨酸
N-Boc-N-对甲苯磺酰基-D-组氨酸
N-叔丁氧羰基-N(咪唑)-(4-甲基苯磺酰基)-L-组氨酸
N-(叔丁氧羰基)-1-(2,4-二硝基苯基)-L-组氨酸
N-Boc-N-苄氧甲基-L-组氨酸
N-Boc-L-组氨酸
BOC-甘氨酸
BOC-GLU(OFM)-OH
叔丁氧羰基-L-谷氨酸 5-环己酯
N-Boc-L-天冬氨酸-5-叔丁酯
N-叔丁氧羰基-L-谷氨酸 5-苄酯
4-叔丁氧羰基氨基-4-氨基甲酰基丁酸
N-叔丁氧羰基-D-谷氨酸 1-苄酯
Boc-L-谷氨酸
N-Boc-N-三苯甲基-L-谷氨酰胺
2-叔丁氧羰基氨基-4-氨基甲酰基丁酸 4-硝基苯酯
Boc-L-谷氨酰胺
N-叔丁氧羰基-S-三苯甲基-L-半胱氨酸
Boc-S-(4-甲氧基苄基)-L-半胱氨酸
N-叔丁氧羰基-S-(4-甲基苄基)-L-半胱氨酸
Boc-S-苄基-L-半光氨酸
S-乙酰胺基甲基-N-叔丁氧羰基-L-半胱氨酸
N-叔丁氧羰基-L-天冬氨酸 4-叔丁酯二环己胺盐
叔丁氧羰基-L-天冬氨酸-4-叔丁酯
Boc-L-天冬氨酸 4-甲酯
Boc-L-天冬氨酸 4-环己酯
Boc-L-天冬氨酸 4-苄酯
Boc-L-天冬氨酸叔丁酯
Boc-L-天冬氨酸 1-苄酯
叔丁氧羰基-N-beta-三苯甲基-L-天门冬酰胺
Boc-L-天冬酰胺 4-硝基苯酯
Boc-D-天冬酰胺
BOC-L-天冬酰胺
N-叔丁氧羰基-N-苄氧羰基-L-精氨酸
N-叔丁氧羰基-N-甲苯磺酰基-L-精氨酸
N-叔丁氧羰基-N-(2,2,4,6,7-五甲基二氢苯并呋喃-5-磺酰基)-L-精氨酸
N-Boc-L-精氨酸盐酸盐(一水)
BOC-D-精氨酸盐酸盐
(R)-N-叔丁氧羰基-3-碘代丙氨酸甲酯
Boc-beta-丙氨酸
Boc-L-丙氨酸 N-丁二酰亚胺酯
BOC-D-丙氨酸
N-叔丁氧羰基-L-丙氨酸
L-缬氨酸甲酯盐酸盐
L-酪氨酸苄酯对甲苯磺酸盐
O-苄基-L-酪氨酸甲酯盐酸盐
O-苄基-L-酪氨酸苄酯盐酸盐
O-叔丁基-L-酪氨酸
N-乙酰-L-色氨酸
L-酪氨酸甲酯
N-苯甲酰-L-酪氨酸乙酯
L-酪氨酸乙酯盐酸盐
D-色氨酸甲酯盐酸盐
L-苏氨酸甲酯盐酸盐
D-苏氨酸; D-2-氨基-3-羟基丁酸
O-叔丁基-L-丝氨酸甲酯盐酸盐
O-叔丁基-L-丝氨酸
L-丝氨酸甲酯盐酸盐
D-丝氨酸; D-2-氨基-3-羟基丙酸
D-脯氨酰胺
L-脯氨酸甲酯盐酸盐
L-脯氨酸苄酯盐酸盐
L-脯氨酸叔丁酯
L-脯氨酰胺
H-D-PHE-OTBU HCL
L-苯丙氨酸叔丁酯盐酸盐
L-苯丙氨酰胺
N-乙酰-L-苯丙氨酸
L-鸟氨酸甲酯二盐酸盐
D-蛋氨酸甲酯盐酸盐
H-MET-OTBU HCL
L-蛋氨酸甲酯盐酸盐
蛋氨酰胺
CBZ-L-赖氨酸甲酯盐酸盐
N6-Cbz-L-赖氨酸苄酯盐酸盐
N6-Cbz-L-赖氨酸; N(e)-苄氧羰基-L-赖氨酸
N-Fmoc-L-赖氨酸
N-Boc-L-赖氨酸甲酯盐酸盐
L-赖氨酸甲酯盐酸盐
L-赖氨酸乙酯二盐酸盐
L-亮氨酸叔丁酯盐酸盐
L-亮氨酸苄酯对甲苯磺酸盐
D-亮氨酸; D-2-氨基-4-甲基戊酸
L-异亮氨酸叔丁酯盐酸盐
L-异亮氨酸甲酯盐酸盐
L-异亮氨酸烯丙酯对甲基苯磺酸盐
N-甲基-L-组氨酸甲酯
D-组氨酸
甘氨酸叔丁酯盐酸盐
H-GLY-OME.HCL
甘氨酸苄酯对甲苯磺酸盐
GLYCINE BENZYL ESTER HYDROCHLORIDE
乙酰甘氨酸乙酯
N-苄基甘氨酸盐酸盐
L-谷氨酸二叔丁酯盐酸盐
L-谷氨酸-5-叔丁基酯
L-谷氨酸-5-甲酯
L-谷氨酸二乙酯盐酸盐
L-谷氨酸 gamma-乙酯
L-谷氨酸-5-环己酯
L-谷氨酸双苄酯对甲苯磺酸盐
L-谷氨酸-5-苄酯
L-谷氨酸 1-甲酯
N-苯甲酰基-L-谷氨酸
N-三苯甲基-L-谷氨酰胺
D-谷氨酰胺
N,N-二(苄氧羰基)-L-胱氨酸
S-Cbz-L-半胱氨酸
S-三苯甲基-L-半胱氨酸
S-叔丁基-L-半胱氨酸盐酸盐
S-甲基-L-半胱氨酸
S-(4-甲氧基苄基)-L-半胱氨酸
S-苄基-L-半胱氨酸
L-半胱氨酸甲酯盐酸盐
L-半胱氨酸乙酯盐酸盐
L-天冬氨酸二叔丁酯盐酸盐
L-天门冬氨酸-4-叔丁基酯
L-天冬氨酸二甲酯盐酸盐
L-天冬氨酸-beta-甲酯盐酸盐
L-天冬氨酸-4-环己酯
L-天冬氨酸双苄酯对甲苯磺酸盐
L-天冬氨酸-4-苄酯
L-天冬氨酸-1-叔丁酯
L-天门冬氨酸 1-甲酯
L-天冬氨酸苄酯
L-天门冬氨酸
N-(三苯甲基)-L-天冬酰胺
L-天冬酰胺叔丁酯
L-天冬酰胺甲酯盐酸盐
D-精氨酸盐酸盐
N-对甲苯磺酰基-L-精氨酸甲酯盐酸盐
N-对甲苯磺酰基-L-精氨酸
丙氨酸甲酯盐酸盐
N-苯甲酰基-L-精氨酸
N5-[[[(2,3-二氢-2,2,4,6,7-五甲基-5-苯并呋喃)磺酰]氨基]亚氨甲基]-D-鸟氨酸
N-硝基-D-精氨酸
D-精氨酰胺二盐酸盐
N-对甲苯磺酰基-L-精氨酸
N-硝基-L-精氨酸甲酯盐酸盐
N-硝基-L-精氨酸
L-精氨酰胺二盐酸盐
L-精氨酸乙酯盐酸盐
N-乙酰-L-丙氨酸
L-丙氨酸叔丁酯盐酸盐
L-丙氨酸异丙酯盐酸盐
L-丙氨酸苄酯对甲苯磺酸盐
beta-丙氨酸乙酯盐酸盐
D-丙氨酸甲酯盐酸盐
D-丙氨酸
Boc-5-氨基戊酸
肌氨酸叔丁酯盐酸盐
L-高酪氨酸溴化氢盐
DL-间酪氨酸
N-Fmoc-L-正亮氨酸
Fmoc-4-叔丁氧基-L-脯氨酸
Fmoc-L-苯基甘氨酸
N-(9-芴甲氧羰基)-S-三苯甲基-D-青霉胺
Fmoc-D-2-氨基丁酸
Boc-D-苯甘氨酸
N-乙酰-3,5-二硝基-L-酪氨酸
3-硝基-L-酪氨酸
Fmoc-对硝基-L-苯丙氨酸
3-氨基-L-酪氨酸
N-Fmoc-N-Boc-L-2,3-二氨基丙酸
Boc-L-4-硝基苯丙氨酸
4-硝基-L-苯丙氨酸
Fmoc-4-甲氧基-L-苯丙氨酸
Boc-O-甲基-L-酪氨酸
4-甲氧基-L-苯丙氨酸
Boc-4-碘-L-苯丙氨酸
4-碘-L-苯丙氨酸
Boc-L-4-氟苯丙氨酸
4-氟-D-苯丙氨酸盐酸盐
L-4-氟苯丙氨酸
3,4-二氯苯丙氨酸
D-4-氯苯丙氨酸
L-4-氯苯丙氨酸
3-氯-L-酪氨酸
3-氯-L-苯丙氨酸
3-氯-D-苯丙氨酸
Boc-4-氨基-D-苯丙氨酸
Fmoc-4-氨基-L-苯丙氨酸
Boc-4-氨基-L-苯丙氨酸
4-氨基-L-苯丙氨酸
L-正亮氨酸
L-羟基脯氨酸
Boc-N-硝基-L-高精氨酸
高精氨酸
Fmoc-L-瓜氨酸
3-(3-吡啶基)-D-丙氨酸
3-(2-吡啶基)-L-丙氨酸
Fmoc-3-(2-萘基)-L-丙氨酸
Fmoc-3-(2-萘基)-D-丙氨酸
Boc-3-(2-萘基)-L-丙氨酸
Boc-3-(2-萘基)-D-丙氨酸
L-3-(2-萘基)-丙氨酸
D-3-(2-萘基)-丙氨酸
Fmoc-D-3-(1-萘基)丙氨酸
Boc-3-(1-萘基)-L-丙氨酸
3-(1-萘基)-L-丙氨酸
D-3-(1-萘基)-丙氨酸
D-2-氨基丁酸
L-2-氨基丁酸
三苯基氯甲烷
叔丁基二甲基氯硅烷
DDZ
2-溴苄基-N-琥珀酰亚胺基碳酸酯
2-氯苄基-N-琥珀酰亚胺基碳酸酯
9-芴甲基-N-琥珀酰亚胺基碳酸酯
芴甲氧羰酰胺
氯甲酸-9-芴基甲酯
N,N-二琥珀酰亚胺基碳酸酯
苯甲氧羰酰琥珀酰亚胺
氯甲酸苄酯
二碳酸二叔丁酯
9-芴甲醇
魏因勒卜链接剂
西伯尔链接剂
4-(羟基甲基)苯氧基乙酸
4-羟甲基苯甲酸
2-羟甲基-3,4-二氢吡喃
7-氨基-4-甲基香豆素
4,5-二氰基咪唑
TSTU; O-(N-琥珀酰亚胺)-1,1,3,3-四甲基脲四氟硼酸酯
N,N,N,N-四甲基-O-(3,4-二氢-4-氧代-1,2,3-苯并三嗪-3-基)脲四氟硼酸盐
多肽试剂 TCTU
TBTU; O-苯并三氮唑-N,N,N,N-四甲基脲四氟硼酸酯
2-(7-氮杂苯并三氮唑)-N,N,N,N-四甲基脲四氟硼酸盐
PyBroP; 三吡咯烷基溴化鏻六氟磷酸盐
PyBOP; 六氟磷酸苯并三唑-1-基-氧基三吡咯烷基磷
6-氯-1-羟基苯并三氮唑
HCTU; 6-氯苯并三氮唑-1,1,3,3-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
HOOBt; 3-羟基-1,2,3-苯并三嗪-4(3H)-酮
1-羟基苯并三唑
HOAt; N-羟基-7-偶氮苯并三氮唑
HBTU; 苯并三氮唑-N,N,N,N-四甲基脲六氟磷酸盐
HATU; 2-(7-偶氮苯并三氮唑)-N,N,N,N-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
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
N,N-二异丙基碳二亚胺
DEPBT; 3-(二乙氧基磷酰氧基)-1,2,3-苯并三嗪-4-酮
二环己基碳二亚胺
N,N-羰基二咪唑
卡特缩合剂
N-Boc-N-Cbz-L-赖氨酸
Fmoc-Pbf-精氨酸
5-氮杂胞嘧啶核苷
N,N-二异丙基亚磷酰胺二叔丁酯
5-乙硫基四氮唑
4-甲氧基三苯基氯甲烷
N,N-二乙基亚磷酸酰胺二苄酯
N,N-二乙基亚磷酰胺二叔丁酯
双(二异丙基氨基)(2-氰基乙氧基)膦
Beaucage 试剂
4,4-双甲氧基三苯甲基氯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后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下一篇:管型避雷器(避雷器带电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