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环保机械设备首页
会员登陆

plc常见型号及选型(plc常用型号)

投稿用户

更新时间:2025-11-09

233

内容摘要:plc常见型号及选型(plc常用型号)今天,小编将在这篇文章中为大家带来PLC的有关报道,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大家可以对它具备清晰的认识,主要内容如下。一、PLC常见型号1、小型PLC设备plc常见型号及选型(plc常用型号)小型PLC设备的特点是所能处理的项目较小,带载的能力不是那么强,设备的内存只能够完成小型项目的

今天,小编将在这篇文章中为大家带来PLC的有关报道,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大家可以对它具备清晰的认识,主要内容如下。

一、PLC常见型号

1、小型PLC设备

plc常见型号及选型(plc常用型号)

plc常见型号及选型(plc常用型号)

小型PLC设备的特点是所能处理的项目较小,带载的能力不是那么强,设备的内存只能够完成小型项目的程序文件及数据的储存,小型PLC设备的CPU一般都是带有点位的,有的设备只提供开关量输入及输出,有些能够提供一些模拟量的通道,但大多数都是开关量的通道。小型PLC的拓展能力有限,以西门子S7-200系列的CPU226为例,最多能带7个拓展模块。而小型PLC的CPU处理能力也比较弱,处理速度较慢,对于高精度的控制还不是那么的在行。

2、中型PLC设备

中型设备相对于小型设备功能就较为强大了,不仅仅是带载的能力,CPU的处理速度,以及各项功能都不是小型PLC所能比拟的,中型PLC的代表,西门子的S7-300系列,罗克韦尔AB系列的compact,这两种PLC在项目的实现的空间性较大,功能较为强大,可以实现多机架拓展,S7-300单机架能够带8个模块,能够拓展3个机架,加上本体CPU机架一共4个机架,也就是说S7-300能够带32个模块,若是每个模块为16点,那么S7-300的系统最大点数为512个,足可以完成一个中型的项目了。

3、大型PLC设备

大型PLC的CPU处理能力是PLC中最大的了,处理速度能够达到ns级别,在带载能力上更是非常的大,同时支持冗余系统,无论是在处理速度上还是稳定上,都相当的高,S7-400的储存卡内存最大支持64Mb,能够储存大量的程序及运行数据,其通讯能力极强,支持多种协议,更能带载分布式I/O站点,例如S7417—4最多可以扩展262 144个数字量I/O点和16 384个模拟量I/O点。最主要的是其具有较强的诊断功能,能对控制过程中进行自诊断。

二、如何选择PLC

PLC选型的基本原则是:所选的PLC应能够满足控制系统的功能需要。

1.PLC结构的选择

在相同功能和相同I/O点数的情况下,整体式PLC比模块式PLC价格低。

2.PLC输出方式的选择

不同的负载对PLC的输出方式有相应的要求。继电器输出型的PLC可以带直流负载和交流负载;晶体管型与双向晶闸管型输出模块分别用于直流负载和交流负载。

3.I/O响应时间的选择

PLC的响应时间包括输入滤波时间、输出电路的延迟和扫描周期引起的时间延迟。

4.联网通信的选择

若PLC控制系统需要联入工厂自动化网络,则所选用的PLC需要有通信联网功能,即要求PLC应具有连接其它PLC、上位计算机及CRT等接口的能力。

5.PLC电源的选择

电源是PLC干扰引入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应选择优质电源以助于提高PLC控制系统的可靠性。一般可选用畸变较小的稳压器或带有隔离变压器的电源,使用直流电源时要选用桥式全波整流电源。

6.I/O点数及I/O接口设备的选择

(1)输入模块的输入电路应与外部传感器或电子设备(例如变频器)的输出电路的类型相配合,最好能使二者直接相连。

(2)选择模拟量模块时应考虑使用变送器,以及执行机构的量程是否能与PLC的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的量程匹配。

(3)使用旋转编码器时,应考虑PLC的高速计数器的功能和工作频率是否能满足要求。

7.存储容量的选择

PLC程序存储器的容量通常以字或步为单位,用户程序存储器的容量可以作粗略的估算。一般情况下用户程序所需的存储器容量可按照如下经验公式计算:

程序容量=K×总输入点数/总输出点数

对于简单的控制系统,K=6;若为普通系统,K=8;若为较复杂系统,K=10;若为复杂系统,则K=12。在选择内存容量时同样应留有裕量,一般是运行程序的25%。不应单纯追求大容量,在大多数情况下,满足I/O点数的PLC,内存容量也能满足。

以上便是小编此次想要和大家共同分享的有关PLC的内容,如果你对本文内容感到满意,不妨持续关注我们网站哟。最后,十分感谢大家的阅读,have a nice day!

标签:型号,plc,选型,常见,常用
本文网址:https://m.huanbaojx.cn/hjjc/11520.html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后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上一篇:自动热解析仪的热解吸技术介绍(自动热解析仪怎么用)

下一篇:农田监测系统:智慧农业的关键利器(农田监测软件)

相关阅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