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用户
更新时间:2025-11-09
241
大家好,关于工程热物理年会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工程热物理年会2023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工程热物理年会(工程热物理年会2023)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有没有必要读博,主要看你将来打算做哪一行,绝大多数行业不需要博士学历,读博的时间成本太高,耗不起。但如果要往研发类方向发展,自然科学类,如物理化学生物,最好能读博,没有博士学历,抬不起头。

工程热物理年会(工程热物理年会2023)
非常有前途。
谢大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硕士研究生以后是非常有前途的,比如你可以到航空航天的有关研究院工作,或者航天航空的公司取从事实践工作等等,都是非常好的选择。
工程热物理博士就业在实际工作中是存在困难的。虽然。工程热物理属于冷门专业。但博士毕业可以从事研究,大学教师等方面工作。
98% 以上。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就业率在98% 以上。近几年来工程热物理毕业生在全国人才需求排行榜上一直领先,该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就业率达 98% 以上。
火积理论最早缘起可追溯到本世纪初,过增元院士等提出了热量传递势容的概念(2002年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年会,2003年工程热物理学报和科学通报等),后来改称为火积(2006年自然科学进展),英文名entransy(2007年国际传热传质)。这个概念是从热传导和导电比拟得出的。这两种物理现象很类似,从概念、物理量到物理定律都很类似,两者的比拟也曾用来解决复杂的稳态和瞬态传热问题,比如人们可以用电阻代替热阻的电学实验来比拟热学实验。但过增元院士等通过比拟发现,电学中有电势能的概念,但传热中却没有对应的物理量,因而提出了火积(entransy),可表征热量对外传热的能力,也可理解为热量的势能。
研究人员的工作表明,自然界发生的任意热量传递过程,均不可避免地带来火积的耗散。换言之,火积这货在自然发生的传热过程中只减不增。因之,就可得到火积耗散的概念。基于这个概念,过增元院士等得到了火积耗散极值原理和最小热阻原理。火积耗散极值原理即在给定传热量时,最小传热温差对应最小火积耗散;给定传热温差时,最大传热量对应最大火积耗散。最小热阻原理则表明,上述火积耗散极值对应最小热阻。这个热阻是基于火积耗散的概念定义的。传热学里的热阻只能在一维情况下得到定义,在二维或三维情况下,一般只能取系统最高温和最低温之差除以传热量来定义一个特征热阻(也有其他定义办法,但一般都不是系统整体热阻)。过院士等用火积理论解决了这个定义问题,用火积耗散除以传热量平方定义了系统整体热阻。此外,研究人员还得到了基于火积理论的最小作用量原理、孤立系统的热平衡判据、封闭系统热平衡判据、火积的微观表述等等。
在应用方面,传热领域,在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换热器、换热器网络、变物性传热、相变传热等方面,火积理论均得到应用。在此,有必要说一下和熵产最小化理论的差异。研究人员的工作表明,最小熵产常常不与最优传热对应。譬如,在换热器中,最小熵产有时不对应最大有效度,而最小热阻却与有效度对应。类似的例子很多,多数关于火积理论应用的论文都会做与熵产最小化理论的对比,往往也会得出火积理论更有应用优势的结论。这也是火积理论得罪熵产大牛而遭受不少学者非议的原因,甚者且污蔑火积理论是抄袭熵产理论。
近年,火积理论更进一步被拓展到热力学循环分析中。清华大学梁新刚教授团队建立了热力学循环的火积平衡方程,山东大学许明田教授也做了一些工作,但两者存在显著差异,过增元院士和梁新刚教授等还评述过许明田教授的工作(在energy杂志和物理学报中)。许明田教授认为火积可取代熵去描述热力学第二定律,但梁新刚教授等不如此认为,而是推导了一套独立于熵的一套新体系。基于梁新刚教授等的工作,他们提出了火积损失、火积损失系数的概念建立了这些概念与循环输出功、热功转换效率等之间的关系。基于许多内可逆循环和一些存在内不可逆因素的循环的分析,他们得出,在一定条件下,最大火积损失对应最大输出功,最大火积损失系数对应最热功转换效率;而与熵产最小化理论对比,有不少案例表明最小熵产有时候反而与最大输出功和最大热功转换效率不对应。对于热泵系统,火积理论也有相应分析,与熵产最小化理论也有相关对比分析。
在火积理论的发展过程中,许多有意思的分析角度和分析工具得到发展。比如,温度—热量图分析法(科学通报,国际传热传质通讯等),就很有意思。这种分析法可以很直观地显示传热和热功转换过程中的火积耗散、火积损失等,也很直接地反映系统性能的变化情况。
过去几年,这套理论面临许多非议和挑战。目前不少质疑文章出版了。比如在ASME J HEAT TRANSFER,INT J HEAT MASS TRANSFER,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ENERGY等等期刊上都有。其中不少甚至就是赤裸裸的人身攻击。但基本上这些文章都得到了回复,而且回复都保持了很有修养的克制,相关学者还是很有风度的。
以上是一些简要的情况。总体说,这套理论是很有趣的理论,但还有大量工作待做,还在发展中。希望这些回复对题主有帮助。
——————————更新—————————
研究所教育概况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高科技园区内,前身系国际著名科学家吴仲华院士1956年创立的中国科学院动力研究室。目前已经建设成为以“动力与电气工程”和“能源科学技术”并举的战略高技术研究所。建所以来,研究所取得了一系列有目共睹的成绩,共获国家级二等和院、部级二等奖以上奖项40余项,国家级三等和院、部级三等奖50余项。
目前, 研究所建有十个实验室,并在廊坊、连云港、青岛、合肥、毕节等多地成立研发基地或分所,为研究所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
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具有国家“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与硕士学位授予权、“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和“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国家博士后流动站,现有在站博士后19人。研究所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博士生导师42人,硕士生导师82人。
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现有在读博士生127人,硕士生141人。凡被录取的考生全部为国家计划全日制名额,优秀的推免生还将有机会在入学后获得5000元优秀新生奖学金。在本所竞争激励机制的促动下,研究生将获得在学期间的奖学金和助学金保障生活需要,硕士生阶段33000~50000元/年,博士生阶段60000~88000元/年。优秀研究生还将获得重点支持,并可优先得到留所工作的机会。一直以来,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毕业的研究生都具有良好的就业和发展的前景。热忱欢迎有志青年报考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招生专业介绍
工程热物理:主要包括工程热力学和能源环境学、气动热力学、传热传质、燃烧学等主要分支学科的研究。
热能工程:主要包括固体燃烧的清洁燃烧与能源利用、多相流动与燃烧的测量与诊断、气体燃烧及能源综合利用等研究方向。
动力机械及工程:主要包括复杂流动现象及其机理、精确高效CFD 技术、先进气动设计体系、流动失稳的机理研究与控制、旋转机械流固耦合调频与稳定性控制、飞行器设计、智能制造等方向的研究。
飞行器设计:主要包括无人飞行器设计的多个方向,涵盖总体设计、气动设计、结构设计、强度分析与试验、飞行控制与导航设计等专业方向的研究。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主要包括发动机总体设计、叶轮机械气体动力学、高效稳定燃烧、传热与传质等分支学科的研究。
航空宇航制造工程:主要包括航空航天装备数字化制造工艺系统、智能加工与装配系统、智能管理与服务算法、金属增材快速反应制造等方面
环境科学:主要包括工程热力学和能源环境学研究方向。利用工程热力学的基本原理对能源利用过程中的系统集成、节能减排、环境污染防治以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开发。
环境工程:主要包括高效风能利用、废物处理与二次污染控制、洁净燃烧与污染控制、高效余能利用及节能减排等研究方向。
动力工程:全日制工程硕士。主要包括能源动力系统分析、叶轮机械分析与设计、洁净燃烧技术、传热传质、风能利用。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后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