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用户
更新时间:2025-11-09
274
北极星大气网讯:[摘要]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有效降低了燃煤电厂的污染物排放总量,脱硫增效剂,但部分改造后的脱硫系统在运行中暴露出设计裕量过大、改造过度、运行能耗过高等问题。对此本文提出:应合理确定脱硫系统设计边界条件,脱硫增效剂,根据实际燃煤及煤源选择合适的设计煤质硫分;优化脱硫系统设计方案,选择节能设备,设计方案应兼顾不同负荷工况下脱硫系统的灵活调节与节能运行;调整运行方式、优化运行参数,并使用脱硫增效剂等。上述措施可为同类工程设计优化提供参考。

脱硫增效剂(除硫剂)
[关键词]脱硫系统;超低排放;节能优化;设计方案;脱硫增效剂
2015年12月国家发改委、环境保护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工作方案》(环发[2015]164号),要求将东部地区超低排放改造任务总体完成时间提前至2017年前,中部地区力争在2018年前基本完成,西部地区在2020年前完成[1]。截至目前,全国燃煤电厂已完成50%以上装机容量机组的超低排放改造,有效降低了火电机组污染物排放总量。然而,脱硫增效剂,很多已投运的超低排放环保设施也暴露出设计裕量过大、改造过度、运行能耗过高等问题。
北极星大气网讯:摘要:综述了国内外湿法烟气脱硫技术的现状,比较了不同工艺的优缺点;总结了各种烟气脱硫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及最新研究进展,指出了完善的湿法烟气脱硫工艺应包含高效的烟气脱硫技术、脱硫副产物的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以及脱硫废水(近)零排放处理技术。
目前,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不会改变。煤炭燃烧排放的烟气中含有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分SO2,SO2会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及动植物的健康、导致出现大面积酸雨、腐蚀破坏建筑物,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态环境危害巨大。脱硫的方法有很多种,主要分为燃烧前脱硫、燃烧中脱硫、燃烧后脱硫;燃烧后脱硫,又称烟气脱硫,是治理SO2污染的主要技术手段。烟气脱硫技术按脱硫剂及脱硫产物的干湿形态可分为湿法、干法及半干法三大类。湿法脱硫技术因其脱硫效率高、运行可靠性高、技术成熟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201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由于燃煤是SO2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可以预见未来SO2排放标准仍会降低。本文主要介绍湿法烟气脱硫技术的研究现状以及最新进展,阐述了湿法烟气脱硫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4)发电部脱硫主值负责本技术措施的执行监督,并具有提出完善、改进的职责;
5)发电部脱硫副值和巡操负责本技术措施的执行落实,并具有提出完善、改进的职责
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
1、讲任务
在不同工况下,机组净烟气SO2含量超出35mg/Nm3或小于5mg/Nm3,造成环保数据异常。为确保机组在不同工况下净烟气SO2含量在5~35mg/Nm3之间,特制订此措施。
2、讲风险
2.1风险1:配煤方式不当,造成脱硫原烟气SO2含量大,导致机组净烟气SO2含量超出35mg/Nm3。
预控措施:
(1)为确保脱硫系统稳定调节,要求运行机组负荷低于400WM时,原烟气二氧化硫浓度高于1400mg/Nm3;运行机组负荷高于400WM时,原烟气二氧化硫浓度低于1850mg/Nm3;超过此标准,应汇报值长进行燃烧调整,脱硫增效剂,如因此造成运行机组净烟气二氧化硫浓度无法控制在5~30mg/Nm3范围内应汇报脱硫主管、部门进行协调。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后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