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用户
更新时间:2025-11-09
302
其实氨氮是什么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cod是什么意思,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氨氮是什么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氨氮是什么(cod是什么意思)
NH3-N是水(废水)中氨氮含量指标,有标准控制值。
工业污水、生活污水中都含有NH3-N。环评中NH3-N,一般分为现有环境水(废水)中氨氮含量指标和项目投产后排放废水中中氨氮含量指标。如果环评项目投产后排放废水中氨氮含量指标高,就涉及到上污水处理设施,增加投资。
扩展资料
1、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水中的氨氮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亚硝酸盐,如果长期饮用,水中的亚硝酸盐将和蛋白质结合形成亚硝胺,这是一种强致癌物质,对人体健康极为不利。
2、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氨氮对水生物起危害作用的主要是游离氨,其毒性比铵盐大几十倍,并随碱性的增强而增大。氨氮毒性与池水的pH值及水温有密切关系,一般情况,pH值及水温愈高,毒性愈强,对鱼的危害类似于亚硝酸盐。
氨氮对水生物的危害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慢性氨氮中毒危害为:摄食降低,生长减慢,组织损伤,降低氧在组织间的输送。鱼类对水中氨氮比较敏感,当氨氮含量高时会导致鱼类死亡。急性氨氮中毒危害为:水生物表现亢奋、在水中丧失平衡、抽搐,严重者甚至死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NH3-N

氨氮是什么(cod是什么意思)
氨氮指水中以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形式存在的氮。 动物性有机物的含氮量一般较植物性有机物为高。同时,人畜粪便中含氮有机物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氨。因此,水中氨氮含量增高时指以氨或铵离子形式存在的化合氮。\x0d\x0a自然地表水体和地下水体中主要以硝酸盐氮(NO3)为主,以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形式存在的氮受污染水体的氨氮 叫水合氨,也称非离子氨。非离子氨是引起水生生物毒害的主要因子,而铵离子相对基本无毒。国家标准Ⅲ类地面水,非离子氨氮的浓度≤1毫克/升。\x0d\x0a氨氮是水体中的营养素,可导致水富营养化现象产生,是水体中的主要耗氧污染物,对鱼类及某些水生生物有毒害。\x0d\x0a硝酸盐氮(NO3-N)氮有机物氧化分解的最终产物。水中之氮以硝酸盐形态存在者,属低毒性或无毒性。\x0d\x0a\x0d\x0a如水体中仅有硝酸盐含量增高,氨氮(NH3-N)、亚硝酸盐氮(NO2-N)含量均低甚至没有,说明污染时间已久,现已趋向自净。\x0d\x0a此外,水中的硝酸盐也可直接来自地层。
一、存在形式不同:
1、铵态氮:自然界氮元素的一种存在形态,以铵根离子(NH4+)的形态存在和流通于土壤、植物、肥料和大气中。
2、氨氮:水中以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形式存在的氮。
二、影响不同:
1、铵态氮可以与其他形式的氮元素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由于其溶解度大,能够被植物快速吸收,在化肥工业中被广泛应用;但由于铵根离子具有酸性,因此会与碱性土壤中和导致氮元素挥发。
2、氨氮对水生物起危害作用的主要是游离氨,其毒性比铵盐大几十倍,并随碱性的增强而增大。氨氮毒性与池水的pH值及水温有密切关系,一般情况,pH值及水温愈高,毒性愈强,对鱼的危害类似于亚硝酸盐。
氨氮对水生物的危害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慢性氨氮中毒危害为:摄食降低,生长减慢,组织损伤,降低氧在组织间的输送。
鱼类对水中氨氮比较敏感,当氨氮含量高时会导致鱼类死亡。急性氨氮中毒危害为:水生物表现亢奋、在水中丧失平衡、抽搐,严重者甚至死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铵态氮
氨氮无机营养盐的一种,是指水中以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形式存在的氮. 一般以NH4-N表示
游离态,都是无机的,可以由有机物种氨基酸或动物性有机物的含氮生成.或者由一般较植物性有机物为高.人畜粪便中含氮有机物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氨.
化肥中的氯化铵即可以认为是一种氨氮
浓度过高,水中植物疯长,需求的氧过高,易导致水体腐败.
水中氮磷过高,易发生 水华、蓝藻事件.
氨氮是指水中以游离氨NH3离子和铵离子NH4形式存在的氮。水中的氨氮指以氨或铵离子形式存在的化合氨。水中氨氮的来源主要为生活污水中含氮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的分解产物。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以及氮肥的使用也会产生氨氮,并随着污水排入城市的污水处理厂或直接排入水体中。
生物硝化反硝化法(A/0法)具有去除氨氮效果稳定,不产生二次污染的特点。生物法运行中受到温度、碳氮比、pH值的影响。生物脱氮法在去除氨氮的同时也可以使废水中COD和 BOD得到降解。处理过程中碳氮比和pH值对脱氮的效率和操作成本至关重要,需要控制碳氮比>2. 86, 硝化pH值为89,反硝化pH值为7.5-8. 5 ,有于提高A/O法的效率。但是生物法存在抗冲击能力弱、低温时效率低、占地面积大等缺点。
HNF-MP高效硝化反应器,在传统生物法的基础上,改进了反应器的结构,将微生物量提升到原有的2倍以上,大大增强系统的抗冲击能力;对进水管路做保温措施,控制在25℃-30℃,避免低温效率低的问题;多级分离富集技术,可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节约30%—50%的占地。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后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