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用户
更新时间:2025-11-08
276
目前市场上的新肥料有:海藻肥,土壤团聚体,菌肥,菌剂,碳肥等等,大家可能很少接触过“氨基酸”这种肥料。其实农作物和人体一样,对氨基酸的需求比较重要,土壤团聚体,农作物缺少氨基酸会出现生长缓慢等现象。氨基酸肥料详解!

土壤团聚体(土壤团聚体分析实验报告)
氨基酸是构成生物体蛋白质并同生命活动有关的最基本的物质,是在生物体内构成蛋白质分子的基本单位,与生物的生命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在抗体内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是生物体内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之一。
氨基酸肥料解析:氨基酸肥料是以植物氨基酸作为基质,利用其巨大的表面活性和吸附保持能力,加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营养物质(氮、磷、钾、铁、铜、锰、锌、铝、硼等),经过赘合和络合形成的有机、无机复合物。
1,土壤团聚体,氨基酸能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结构的基本单位。使用氨基酸,可改变土壤中含盐过高、碱性过强、土粒高度分散、土壤结构性差的理化性状,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施用氨基酸后,土壤容重明显下降,土壤总孔隙度和持水量相应增加,有助于提高土壤保水保肥的能力,从而为植物根系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条件。
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结构的基本组成单元,对协调土壤的水、肥、气、热具有重要作用。土壤团聚体的数量及分配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关系密不可分,有机质的胶结作用可以增加土壤颗粒的团聚潜力,同时土壤团聚体也为有机碳和全氮提供了保护场所,有利于土壤碳氮的稳定和累积,且大团聚体比微团聚体含有更多初期不稳定的新生成有机物质。土壤团聚体的形成转化与土壤碳氮循环过程密不可分。近年来,对土壤团聚体固碳与固氮机制的研究多集中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或耕作与施肥等方面。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氮库,其团聚体固碳、固氮作用对于全球碳氮循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李秋嘉等研究了宁南山区不同植被恢复下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和全氮分布,发现植被恢复能够提高各粒径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和全氮的含量;王小红等研究发现,格氏烤(Castanopsishawakamii)天然林转化为人工林后,土壤大团聚体数量减少,且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显著下降。森林类型与土层深度也是影响团聚体有机碳、氮分布的重要因素,不同森林类型凋落物与根系分布状况各异,温湿度等物理因素也存在差异,进而会对土壤团聚体结合有机碳、氮产生影响。以往对森林土壤团聚体碳氮的研究多集中在植被恢复、人工林转化对土壤团聚体碳氮的影响上,对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团聚体有机碳、氮的研究甚少,即使有也关注于在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对我国寒温带地区森林土壤团聚体结合有机碳、氮的研究却鲜有报道。
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结构的基本单元,其对有机碳的保护作用是稳定土壤碳库的重要机制。由于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对有机碳的保护机制不同,有机碳在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的稳定程度也有所差异。一般而言,粉黏粒通过化学或物理化学机制与有机碳紧密结合,比大团聚体和微团聚体更稳定;微团聚体对有机碳的保护程度大于大团聚体。土壤中的胶结物质是土壤团聚体形成的核心和基础,不同生态系统下土壤胶结物质的变化驱动着土壤团聚体组成发生分异,进而影响土壤有机碳在不同粒径团聚体中的分配。因此,土地利用方式和林分类型均会对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的分布产生影响。土壤胶结物质可分为有机胶结物质和无机胶结物质,有机胶结物质主要包括有机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植物根系及其分泌物等,无机胶结物质主要包括黏粒、多价金属离子和氧化物等,其中,表面带有不同类型和不同数量电荷的铁铝氧化物可以吸附在黏粒表面形成氧化物胶膜,促使土粒更加紧密,土壤团聚体,形成稳定的团聚体。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后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