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用户
更新时间:2025-11-09
416
在杂波背景中,脉冲重复频率,如果目标与杂波的径向速度不同,可以通过脉冲多普勒(PD)雷达对其进行检测。

脉冲重复频率(脉冲重复频率与脉冲宽度的关系)
根据IEEE的定义,多普勒雷达是指利用多普勒效应,对目标相对于雷达的径向速度分量进行测定,或对具有特定径向速度的目标径向提取的雷达,如果该雷达发射的是脉冲信号,则称为脉冲多普勒雷达。其基本思想是利用多普勒效应在杂波环境中提取出较小的运动目标。
雷达和目标之间存在相对运动,信号波形会被压缩或展宽,雷达的反射回波会产生频率偏移,偏移跟散射体与雷达的相对径向速度成正比,这就是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频移的幅度是通过信号的相位进行计算的,因此要求脉冲多普勒是相参雷达,从而可以保留相位信息。测量出多普勒频移,可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目标的径向速度,再根据目标和雷达视线之间的夹角求解目标速度。
中国机载雷达技术的井喷是从2000年开始,在此之前,几乎乏善可陈,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攻克脉冲多普勒雷达,并迅速普及到所有的三代机上,形成了强大的战斗力,中国跟踪研发脉冲多普勒技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那时候就知道原理,具体如何实现,完全是一头雾水,中国通过自主研发和引进外国技术,彻底掌握了脉冲多普勒雷达的技术!
这是中国第一款脉冲多普勒雷达1471,从此之后14所搞机载雷达就像开窍一样
1471雷达是中国第一款X波段机载脉冲多普勒雷达,脉冲重复频率,雷达天线直径700毫米,装在中国歼8H战斗机上,雷达采用了中低脉冲重复频率技术,波束宽度3.3度,雷达对典型目标发现距离在50公里-60公里左右,平均故障时间50小时,其中最大的进步是,脉冲重复频率,中国雷达中首次具备了下视能力,可以滤除地面杂波,配备雷达半主动霹雳-11空空导弹,可以进行超视距攻击,敌人低空突防战术首次遭遇克星。
图2雷达脉冲传播的示意图信号的传播速度通常对应光速c。系统的最大不模糊距离受脉冲重复频率的限制:
系统的距离分辨率,即两个相邻目标的最小可分辨距离,与信号带宽成反比。
速度由于多普勒效应的存在,目标相对于雷达的径向速度会使得接收到的信号产生一个相移,表现为接收信号的频移:,其中为信号载频。
方向(方位向或俯仰向)通过使天线形成特定的方向图,能够在每一时刻都将发射功率集中在某个特定方向上。因此,雷达天线波束的指向给出了该角度上目标的信息。这个角度可以是方位向(雷达与目标连线在水平面上投影的角度)和/或俯仰向(雷达与目标连线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
极化极化雷达具有估计接收信号极化方式(水平极化,垂直极化,圆极化等)的能力。这使得雷达系统提供了诸如确定和/或区分环境(植被,建筑等)中不同种类结构的可能性。实际上,取决于被照射物体的材料和几何形状,脉冲重复频率,接收信号的极化会受到不同的影响。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后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上一篇:邦纳传感器(米科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