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环保机械设备首页
会员登陆

基因沉默技术(基因沉默和基因敲除的区别)

投稿用户

更新时间:2025-11-09

427

内容摘要:基因沉默技术(基因沉默和基因敲除的区别)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rusinducedgenesilencing,VIGS)是一种不依赖转基因技术的基因功能缺失研究方法,其综合植物病毒的非转基因系统性侵染、植物的免疫应答及细胞RNAi沉默机制

大家好,关于基因沉默技术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基因沉默和基因敲除的区别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主要内容一览

基因沉默技术(基因沉默和基因敲除的区别)

基因沉默技术(基因沉默和基因敲除的区别)

1什么是基因沉默技术

基因沉寂(GeneSilencing)也可以被称为“基因沉默”,基因沉寂是真核生物细胞基因表达调节的一种重要手段,指的是真核生物中由双链RNA诱导的识别和清除细胞非正常RNA的一种机制。

研究表明,“基因沉寂”与“异染色质”存在差异,尽管被沉寂的基因区段也呈高浓缩状态,但“基因沉寂”所形成的染色体构象并不完全等同于"异染色质“构象。

除此之外,两者还存在着基因表达调控程度上的差异,一般认为处于"基因沉寂“的染色质区的基因表达被”彻底“关闭,而”异染色质“状态的基因可能依然进行低水平的表达(转录)。

基因沉默是基因表达调控的一种重要方式

基因表达调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转录水平上的调控;mRNA加工、成熟水平上的调控;翻译水平上的调控;

基因表达调控的指挥系统有很多种,不同生物使用不同的信号来指挥基因调控。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之间存在着相当大差异。

原核生物中,营养状况、环境因素对基因表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真核生物尤其是高等真核生物中,激素水平、发育阶段等是基因表达调控的主要手段,营养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则为次要因素。

基因表达的调控可在多个层次上进行,包括基因水平、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翻译水平和翻译后水平的调控。基因表达调控是生物体内细胞分化、形态发生和个体发育的分子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基因沉寂

基因沉默技术(基因沉默和基因敲除的区别)

基因沉默技术(基因沉默和基因敲除的区别)

2基因沉默或基因敲除小鼠怎么表示

CRISPR-Pro基因敲除/敲入小鼠-飞凡检测

CRISPR-Pro技术原理-飞凡检测

Cas9/gRNA复合物在靶位点进行切割,产生双链断裂(DSB:Double-strand break),迫使细胞进行紧急修复。通常条件下,细胞偏向于使用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nonhomologous DNA end joining)的方式对断裂的双链进行修复,进而造成靶位点基因的插入/缺失突变。CRISPR-Pro技术采用独特的受精卵处理方式让受精卵偏好同源重组修复路径,大大提高同源重组效率,使得DNA大片段敲入(KI)及条件性敲除(cKO)得以实现。

传统CRISPR/Cas9基因编辑效率 VS CRISPR-Pro基因编辑效率-飞凡检测

CRISPR-Pro基因敲除常用小鼠模型-飞凡检测

完全性基因敲除小鼠-飞凡检测

CRISPR-Pro完全性基因敲除小鼠是通过CRISPR /Cas9基因敲除技术,针对靶基因设计和构建gRNA与Cas9表达质粒,造成目的基因的功能区域被敲除,获得全身所有的组织和细胞中都不表达该基因的小鼠模型。

CRISPR-Pro完全性基因敲除包括:移码突变、片段基因敲除、双/多基因敲除。

移码突变鼠的建系原则与流程-飞凡检测

1、通过针对靶基因设计、构建相应的gRNA质粒,体外转录为RNA后,与Cas9 mRNA一起原核显微注射获得测序鉴定阳性的F0代阳性小鼠;

2、F0代阳性小鼠与野生型小鼠进行交配,获得PCR和测序鉴定阳性的F1代杂合子鼠;

3、选择来自同一只F0代小鼠,基因型一致的F1代小鼠,达到性成熟后进行互配,可获得F2代小鼠。对获得的F2代小鼠进行PCR及测序鉴定,理论上,F2代小鼠中25%为纯合子,50%为杂合子,25%为野生小鼠。

片段基因敲除小鼠的建系原则与流程-飞凡检测

1、通过针对靶基因不同位点设计、构建相应的一对gRNA质粒,体外转录为RNA后,与Cas9 mRNA一起原核显微注射获得测序鉴定阳性的F0代阳性小鼠;

2、F0代阳性小鼠与野生型小鼠进行交配,获得PCR鉴定阳性的F1代杂合子小鼠;

3、选择来自同一只F0代小鼠,基因型一致的F1代小鼠,达到性成熟后互配,可获得F2代小鼠。对获得的F2代小鼠进行PCR及测序鉴定,理论上,F2代小鼠中25%为纯合子,50%为杂合子,25%为野生小鼠。

双(多)基因敲除小鼠的建系原则与流程-飞凡检测

1、通过针对两个靶基因分别设计、构建相应的gRNA质粒,体外转录为RNA后,与Cas9 mRNA一起原核显微注射获得测序鉴定阳性的F0代多基因杂合子小鼠;

2、F0代杂合子小鼠与野生型小鼠进行交配,获得PCR和测序鉴定阳性的F1代双基因杂合子小鼠;

3、选择双基因杂合子鼠进行杂交,获得F2代小鼠。对获得的F2代鼠进行PCR及测序鉴定。

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飞凡检测

条件性基因敲除是通过把两个LoxP位点插入到目的基因的一个或几个重要外显子的两端以制备出有两个floxed小鼠。该floxed小鼠在与表达Cre重组酶小鼠杂交之前,该基因表达正常;当floxed小鼠与组织特异性表达Cre酶的小鼠进行杂交后,可实现在特定的组织或细胞中敲除该基因,而在其它组织或细胞中该基因表达正常。

建系原则与流程:

1、与野生型小鼠杂交:阳性CRISPR-Pro小鼠(+/flox)与野生型小鼠(+/+)杂交,获得F1代杂合子小鼠(+/flox);

2、挑选一对F1代杂合子小鼠(+/flox)进行自交,获得F2代纯合子小鼠(flox/flox)。

基因敲入小鼠-飞凡检测

CRISPR-Pro基因敲入小鼠是利用CRISPR/Cas9基因敲入技术,针对靶基因设计、构建相应的 gRNA质粒和donor vector,通过Cas9核酸酶的切割作用和同源臂的同源重组,引入特定的突变或外源基因。比如在目的基因上引入点突变(模拟人类遗传疾病模型)或将报告基因(如EGFP,mRFP,mCherry,mYFP,或LacZ等)引入目的基因的特定位点,从而可以通过报告基因来跟踪目标基因的表达;也可以用报告基因取代大小鼠本身的基因,使KO/KI同时发生。

CRISPR-Pro基因敲入小鼠包括:点突变、片段基因敲入。

点突变鼠的建系原则与流程-飞凡检测

1、通过针对靶基因设计、构建gRNA质粒并转录为RNA,再合成含有突变位点信息的donor oligo,与Cas9 mRNA一起原核显微注射获得测序鉴定阳性的F0代阳性小鼠;

2、F0代阳性小鼠与野生型小鼠进行交配,获得PCR和测序鉴定阳性的F1代杂合子小鼠;

3、 选择来自同一只F0代小鼠,敲入位点一致的F1代小鼠,达到性成熟后进行同胞交配,可获得F2代小鼠。对获得的F2代小鼠进行PCR及测序鉴定,理论上,F2代小鼠中25%为敲入位点一致的纯合子小鼠,有50%为只有一条染色体敲入的杂合子小鼠,有25%为野生型小鼠。

片段基因敲入的建系原则与流程-飞凡检测

1、通过针对靶基因设计、构建gRNA质粒和含有突变位点信息的donor vector,将以上质粒转录为mRNA后,与Cas9 mRNA一起原核显微注射获得测序鉴定阳性的F0代阳性小鼠;

2、F0代阳性小鼠与野生型鼠进行交配,获得PCR鉴定基因型和测序鉴定随机插入的F1代杂合子小鼠;

3、 选择来自同一只F0代小鼠,敲入位点一致的F1代小鼠,达到性成熟后进行同胞交配,可获得F2代小鼠。对获得的F2代小鼠进行PCR及测序鉴定,理论上,F2代小鼠中25%为敲入位点一致的纯合子小鼠,有50%为只有一条染色体敲入的杂合子小鼠,有25%为野生型小鼠。

Rosa26定点基因敲入小鼠

指在Rosa26位点插入某种基因的基因敲入小鼠模型(也称转基因小鼠模型)。Rosa26位点基因敲入小鼠模型不仅插入位点精准,同时由于Rosa26是安全区域,所以外源性的基因定点插入这个位点不会影响其他基因的表达;而且由于是单拷贝基因插入,因此更容易预测表达量;结合Cre-loxP系统,可使外源基因在特定组织及特定时间稳定表达,可用来高效构建多用途的条件性基因敲入小鼠模型,因此越来越受到科研人员的青睐。

H11位点基因敲入小鼠

Rosa26是一个经典的基因插入位点,虽然对于Rosa26位点的研究较多,但制作多基因插入小鼠时仍需要其他合适的插入位点。H11(Hipp11)是另一个可供选择的插入位点,也是一个安全区域,在此位点的插入基因不会影响其他基因表达,同时此插入基因的表达也不会受到周边区域的影响。

H11位于小鼠 11 号染色体,是位于Eif4enif1与Drg1两个基因之间的一个位点,于 2010 年由 Hippenmeyer S.发现,整合到 H11 位点的外源基因可以稳定高效的表达。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可将外源的基因片段定点插入到小鼠的H11位点。与Rosa26相比,其优点是不受旁侧启动子影响,因此更合适用于表达外源基因。结合loxp系统,可构建组织特异性表达小鼠模型。

构建原理图:

3我们市场上那些蔬菜是转基因食品

分类: 商业/理财 广告营销

问题描述:

比一般同类蔬菜要大的蔬菜是转基因的蔬菜吗?

解析:

转基因蔬菜在外观上和普通蔬菜并没有什么区别。主要是一些性状的改变,比如口味、抗病虫害、抗寒、耐旱等。

以下是燕舞时节转自北京农业信息网的部分内容:

转基因蔬菜是指把分离的基因经过或不经过修饰,利用农杆菌介导或基因枪轰击等技术把它导入某一种蔬菜,通过改良其抗性或品质等属性而培育出的蔬菜新品种。转基因技术的最大特点是能最大限度地利用人们感兴趣的外源基因,使育种工作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本文将介绍我国转基因蔬菜研究取得的主要成绩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转基因蔬菜研究取得的主要成绩

1.抗病转基因蔬菜 转基因蔬菜育种中,以抗病毒基因工程进展最快,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如北京大学未名生物工程公司以陈章良教授为首的科研小组培育的抗黄瓜花叶病毒(CMV)的转基因番茄已经获得农业部的商品化生产许可,其抗性的获得是通过黄瓜花叶病毒外壳蛋白介导来实现的。另如我国科研工作者已将烟草花叶病毒(TMV)、苜蓿花叶病毒(AMV)、番茄斑萎病毒(TSMV)等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分别导入番茄,获得了抗各自病毒的番茄植株;通过复制酶基因、卫星RNA基因、核酶基因、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等介导途径,获得了一批在不同程度上抗马铃薯X病毒(PVX)、马铃薯Y病毒(PVY)、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马铃薯纺锤体类病毒(PSTVd)的转基因马铃薯材料。蔬菜抗真菌和细菌基因工程的发展也很迅速。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贾士荣研究员通过转入经过修饰和改造的杀菌肽基因,获得了高抗青枯病的转基因马铃薯材料。该项技术为蔬菜抗细菌性病害育种提供了一条解决抗源材料匮乏问题的新途径。

2.抗虫转基因蔬菜 杀虫剂在蔬菜生产上的大量使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成本,还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中科院上海植生所毛慧珠通过转入苏云金芽胞杆菌的毒素基因(Bt),获得了对鳞翅目害虫有一定抗性的转基因甘蓝。中国农业大学张七仙将来源于豇豆的胰蛋白酶抑制基因(CpTI)导入甘蓝,通过抗小菜蛾实验发现,该转基因植株较对照植株有明显的抗虫性。华中农业大学吴昌银通过导入雪花莲凝集素(GNA),获得了对蚜虫具有一定抗性的转基因番茄。

3.品质改良的转基因蔬菜 优良的品质是现代蔬菜育种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复旦大学王光清将一段人工合成的编码一个富含必需氨基酸的蛋白质的DNA序列转入马铃薯,提高了马铃薯的营养价值。西南农大张兴国将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反义基因转入魔芋,通过限制淀粉的合成量来改良魔芋的品质。另外,浙江大学刘敬梅通过导入甜蛋白基因来改良莴苣品质的研究正在进行中。

4.耐贮藏转基因蔬菜 华中农业大学叶志彪教授将乙烯形成酶(EFE)反义基因导入番茄,抑制果实中乙烯的活性,获得迟熟转基因番茄材料,再结合杂种优势育种,培育成一代杂种——“华番1号”。该品种在常温下可贮藏45天左右,且品质好,是我国第1个获得农业部批准上市的转基因植物品种。另外,叶教授将ACC氧化酶反义基因、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反义cDNA分别转入番茄,乙烯的产生速率均受到了显著抑制,转基因果实表现出良好的贮藏保鲜特性。

5.抗逆性改良转基因蔬菜 哈尔滨师范大学傅桂荣将美洲拟蝶抗冻蛋白基因(AFP)转入番茄,低温处理后其幼苗叶片组织的电导率较非转基因植株明显降低,表明AFP基因已经表达并使番茄获得抗寒性。华中农业大学张赛群将异戊烯基转移酶基因转入番茄,获得的转基因植株在田间表现出生长旺盛及抗叶片衰老的特性。

6.雄性不育转基因蔬菜 中山大学张宏将花粉绒毡层细胞特异表达的启动子TA29与核糖核酸酶基因(barnase)构建成的雄性不育嵌合基因,转入番茄子叶,获得了具有雄性不育特征的转基因番茄。利用同样的原理,可将核糖核酸酶抑制基因(bastar)也置于TA29启动子控制下导入番茄,培育成恢复系,应用于繁制一代杂种,可使杂种率提高到100%。

7.转基因蔬菜生产乙型肝炎口服疫苗 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刘德虎研究员将乙型肝炎病毒的表面抗原基因导入马铃薯和番茄,成功地获得了转基因抗乙肝马铃薯和转基因抗乙肝番茄,将该转基因马铃薯饲喂给小白鼠,使小白鼠获得了对乙型肝炎的免疫能力。经过更深入的研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口服一定量的该转基因马铃薯或番茄后,人体即可通过免疫反应获得乙肝病毒的抗体。二、我国转基因蔬菜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尽管我国转基因蔬菜的研究和应用发展很快,在某些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1.消费者对转基因蔬菜安全性存在担忧 转基因蔬菜的安全性已经成为公众的关注焦点,并引起了消费者普遍的担忧。其安全性表现在以下2个方面:一是其作为食品的安全性,二是其对生态环境的安全性。虽然人们谈论的安全性问题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验证,但必须对转基因蔬菜的安全性引起足够的重视。首先,应该优先发展一些对天然食品本身存在的基因进行转基因蔬菜的研究,以减轻消费者对转基因蔬菜安全性的担忧。其次,在转基因蔬菜的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和进口、出 *** 动等方面,各级单位要严格遵守国务院2001年发布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2.转入的目标基因活性低或不表达 通过导入外源基因使蔬菜获得新的性状并能稳定遗传是蔬菜基因工程的最终目的。但目前虽然通过采用PCR扩增、DNA杂交、RNA杂交等检测手段,证明外源基因已经导入植株体内,却发现存在大量的转基因植株不能正常表达目的基因的现象。这种基因失活的现象称为基因沉默。其沉默机制可分为以下3种:位置效应、转录水平的基因沉默、转录后水平的基因沉默。建议国家“863”项目投入更多的经费用于基因沉默机制、防止基因沉默发生的研究。

3.转基因蔬菜研究与蔬菜的实际育种严重脱钩 在我国,进行转基因研究的研究机构拥有良好的分子生物学或分子遗传学实验条件,但往往没有蔬菜育种的基础,或缺乏丰富的育种经验。今后,应加强转基因研究单位与蔬菜品种选育单位的合作与联络,缩短转基因品种的开发年限。

4.转基因方法单一、植株再生频率低 在我国的转基因蔬菜研究中,双子叶植物多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单子叶植物多采用基因枪法,基因转入方法较为单一,组织培养诱导转基因植株再生困难,植株再生频率低,转基因植株难以获得种子,目前,采用花粉管通道法转入外源基因已在棉花等作物上取得巨大的成功,能获得足够多的种子。可在转基因第一世代中进行育种材料的筛选,能大大地缩短育种周期,提高育种效率。另外,利用真空渗透原位技术为一些通过组织培养转基因困难的蔬菜作物的转基因研究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4寄主介导的基因沉默机制HIGS

标签:基因,敲除,区别,技术,沉默
本文网址:https://m.huanbaojx.cn/fscl/6150.html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后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上一篇:铜铝过渡板(铜铝过渡设备线夹)

下一篇:霉菌试验箱(霉菌试验箱技术参数)

相关阅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