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用户
更新时间:2025-11-09
312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屈服强度符号的问题,以及和抗拉强度符号是什么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屈服强度符号(抗拉强度符号是什么)
屈服强度的符号是σs。
屈服强度是金属材料发生屈服现象时的屈服极限,也就是抵抗微量塑性变形的应力。对于无明显屈服现象出现的金属材料,规定以产生百分之领点二残余变形的应力值作为其屈服极限,称为条件屈服极限或屈服强度。大于屈服强度的外力作用,将会使零件永久失效,无法恢复。
屈服强度:是金属材料发生屈服现象时的屈服极限,亦即抵抗微量塑性变形的应力。对于无明显屈服的金属材料,规定以产生0.2%残余变形的应力值为其屈服极限,称为条件屈服极限或屈服强度。大于此极限的外力作用,将会使零件永久失效,无法恢复。如低碳钢的屈服极限为207MPa,当大于此极限的外力作用之下,零件将会产生永久变形。
影响屈服强度的内在因素有:结合键、组织、结构、原子本性。如将金属的屈服强度与陶瓷、高分子材料比较可看出结合键的影响是根本性的。从组织结构的影响来看,可以有四种强化机制影响金属材料的屈服强度,这就是:固溶强化;形变强化;沉淀强化和弥散强化;晶界和亚晶强化。

屈服强度符号(抗拉强度符号是什么)
金属力学性能的各个指标的符号表示为
屈服强度:σs
抗拉强度:σb
伸长率:δ
断面收缩率:ψ
冲击韧性:ak
洛氏硬度:HR
维氏硬度:HV
布氏硬度:HBS
金属力学性能是指材料在各种载荷作用下表现出来的抵抗力。常用的金属力学性能有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性、疲劳强度等。
扩展资料
金属力学性能的表征,表征金属在力的作用下的行为的衡量指标,都属于金属力学性能所研究的范畴。诸如不同载荷所造成的可逆变形(弹性)、不可逆变形(塑性)、断裂(脆性断裂、韧性断裂、疲劳断裂等)以及金属抵抗形变和断裂能力的衡量指标,如强度、塑性、韧度(脆性)、硬度等(见金属力学性能测试技术)。
金属的力学性能是零件或结构件设计的依据,也是选择、评价材料和制订工艺规程的重要参量;在金属研究上,它们是合金成分设计、显微组织结构控制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也是反映金属内部组织结构变化的重要表征参量。
金属力学性能随受载方式、应力状态、温度及接触介质的不同而异。受载方式可以是静载荷、冲击载荷、循环载荷等。应力状态可以是拉、压、剪、弯、扭及它们的复合,以及集中应力和多轴应力等。
温度可以是室温、低温与高温。接触介质可以是空气、其他气体、水、盐水或腐蚀介质。在不同使用条件下,材料具有不同的力学行为和失效现象,因而必须有相应的力学性能指标表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属力学性能的表征
抗拉强度的符号是什么
好像是这个吧 其实你在百度图片找就有的
抗拉强度的符号
符号为Rm(GB/T 228-1987旧国标规定抗拉强度符号为σb),单位为MPa。
拉伸强度符号怎么打?
在WORD中的打法:
1. 先选择汉字输入法(任何一种汉字输入法都可),然后在汉字输入法状态框中对软键盘按钮点右键,在拉出的功能菜单中选择“希腊字母”标签,在出现的希腊字母软键盘中选择Z键就是希腊字母的σ(注意有大小写的上档之分);
2. 然后在σ的后面打一个英文字母b构成σb,再选中字母b,点击菜单“格式”选择“字体”标签,在对话框中勾选“下标”,确定就好了。
抗拉强度的符号是什么
抗拉强度( бb )也叫强度极限指材料在拉断前承受最大应力值。
参考资料:baike.baidu/view/52178?wtp=tt
屈服强度的符号
屈服强度 代号:σs;单位:MPa(或N/mm2)
指金属材料受拉力作用到某一程度时,其变形突然增加很大时的材料抵抗外力的能力
什么是强度极限(强度)?
代号:σ;单位:MPa(或N/mm2)
简介:指金属材料抵抗外力破坏作用的最大能力。强度按外力作用形式的不同分为:
抗拉强度(抗张强度):代号:σb,指外力是拉力时的强度极限
抗压强度:代号σbc,指外力是压力时的强度极限
抗弯强度:代号σbb,指外力与材料轴线垂直,并在作用后使材料呈弯曲时的强度极限
抗剪强度:代号σc,指外力与材料轴线垂直,并对材料呈剪切作用时的强度极限
参考资料:202.109.73.213/knowledge/kn110301
抗拉强度与屈服的关系
σ(应力)的高低取决于屈服强度和应变硬化指数。
在屈服强度一定时,应变硬化指数越大,σb(抗拉强度)也越高。 抗拉强度指试样在拉伸过程中,材料经过屈服阶段后进入强化阶段后随着横向截面尺寸明显缩小在拉断时所承受的最大力(Fb),除以试样原横截面积(So)所得的应力(σ)。
扩展资料 实际意义: 1、由于σb(抗拉强度)代表实际机件在静拉伸条件下的最大承载能力,且σb易于测定,重现性好,所以是工程上金属材料的重要力学性能标志之一,广泛用作产品规格说明或质量控制指标。 2、对脆性金属材料而言,一旦拉伸力达到最大值,材料便迅速断裂了,所以σb就是脆性材料的断裂强度,用于产品设计,其许用应力便以σb为判据。
3、抗拉强度σb与布氏硬度HBW、疲劳极限之间有一定的经验关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抗拉强度。
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的区别
一、性质不同
1、屈服强度:是金属材料发生屈服现象时的屈服极限,也就是抵抗微量塑性变形的应力。
2、抗拉强度:是金属由均匀塑性形变向局部集中塑性变形过渡的临界值,也是金属在静拉伸条件下的最大承载能力。
二、表征不同
1、屈服强度:大于屈服强度的外力作用,将会使零件永久失效,无法恢复。如低碳钢的屈服极限为207MPa,当大于此极限的外力作用之下,零件将会产生永久变形,小于这个的,零件还会恢复原来的样子。
2、抗拉强度:表征材料最大均匀塑性变形的抗力,拉伸试样在承受最大拉应力之前,变形是均匀一致的,但超出之后,金属开始出现缩颈现象,即产生集中变形;对于没有(或很小)均匀塑性变形的脆性材料,它反映了材料的断裂抗力。
扩展资料:
建设工程上常用的屈服标准有三种:
1、比例极限应力-应变曲线上符合线性关系的最高应力,国际上常采用σp表示,超过σp时即认为材料开始屈服。
2、弹性极限试样加载后再卸载,以不出现残留的永久变形为标准,材料能够完全弹性恢复的最高应力。国际上通常以ReL表示。应力超过ReL时即认为材料开始屈服。
3、屈服强度以规定发生一定的残留变形为标准,如通常以0.2%残留变形的应力作为屈服强度,符号为Rp0.2。
1. 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的区别:抗拉极限强度是断后最大强度,而屈服强度是明显产生塑性变形时的最小强度。
2. 抗拉强度:是金属由均匀塑性变形过渡到局部集中塑性变形的临界值,也是金属在静拉状态下的最大承载能力。它表示材料对最大均匀塑性变形的抗力。拉伸试样在承受最大拉应力前,变形均匀,但超过最大拉应力后,金属开始收缩,即产生集中变形;对于没有(或很小)均匀塑性变形的脆性材料,它反映了材料的抗断裂能力。符号为RM(老gb/t 228-1987规定的抗拉强度符号为 b), MPa。
3.屈服强度:指金属材料发生屈服时的屈服极限,即抗应力微塑性变形。对于没有明显屈服的金属材料,用产生0.2%残余变形的应力值作为其屈服极限,称为条件屈服极限或屈服强度。大于此极限的外力将使零件永久失效,无法恢复。例如低碳钢的屈服极限为207mpa。当外力大于此极限时,零件将产生永久变形。如果小于这个限制,部件将恢复到原来的外观。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后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