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环保机械设备首页
会员登陆

注油器(注油器图片)

本文作者投稿用户

发布时间更新时间:2025-11-09

阅读量352

内容摘要:注油器(注油器图片)1、注油器英文:Lubricator全称:单柱塞真空滴油式注油器标准:JB/T9106-1999【产品用途】适用于空气/天然气CNG压缩机、往复泵、锻压机、发动机等带压工作的机械。在其运转工作时,对摩擦零部件强行压注润滑油,以减轻机件磨损,保证机器正常运转。为化工、炼油、冷冻、制

1、注油器

英文:Lubricator

全称:单柱塞真空滴油式注油器

标准:JB/T9106-1999

【产品用途】

适用于空气/天然气CNG压缩机、往复、锻压机、发动机等带压工作的机械。在其运转工作时,对摩擦零部件强行压注润滑油,以减轻机件磨损,保证机器正常运转。为化工、炼油、冷冻、制氧、冶金、矿山机械、船用发动机、重型拖拉机、橡胶、塑料、印刷机械、轻纺工业等机械传动设备上作压力润滑之用。

【结构及工作原理】

注油器由安装在油箱上表面的若干个注油泵、油箱及传动部份组成。

1.注油泵

注油泵是注油器的主要部件。每支注油泵用螺钉固定在箱体上,由凸轮轴的旋转推动杠杆绕支承销作摆动。当凸轮的偏心距逐渐减小时,在弹簧的作用下柱塞向下移动,使泵体的柱塞套内形成真空。由于大气压的作用将润滑油由吸油管吸入,吸入的润滑油经过泵体内进油管道进入滴油管中,此时视油罩内亦处于真空状态,藉此真空将油从滴油管中吸出,吸出的油又由视油罩内的小孔重新进入泵体,这样视油罩内形成为一密闭的通路。当偏心距逐渐增大时,柱塞向上移动将润滑油经注油排出送至各润滑点。可根据用户润滑点的数目,在箱体上排布所需数目的注油泵。

根据柱塞直径和柱塞行程的不同制造有:中压(16MPa)、高压(32MPa)、超高压(40、63、100MPa)三大类注油泵。注油泵与相应的油箱及传动部份可组合成中压、高压、超高压三大类注油器。

2.油箱

油箱是贮存润滑油、安装注油泵、支承凸轮轴的部件。每台注油器通常有一至二个油箱(单联为一个,双联为二个),注油泵排列固定于油箱顶部平面上,每支注油泵的工作由箱内凸轮轴上的凸轮带动。凸轮轴按产品规格不同(即润滑点不同)由不同数目的凸轮组成,凸轮轴由传动部份带动工作。

3.传动部份

注油器传动部份有两大类:I、由主机带动;II、单独传动。

I、由主机带动的注油器,我公司制造有三种标准型式:

(1)ZL型:联轴器型,由主机通过超越离合联轴器传动工作;

(2)ZB型:摆杆型,由主机带动摆杆传动工作;

(3)ZJ型:键联接型,凸轮轴头部带有平键,由主机直接传动工作。

II、单独传动的注油器我公司生产有ZD型:

由电动机通过下方减速器(蜗杆、蜗轮减速和小、大齿轮减速)的二级传动带动凸轮轴转动。若双联注油器,则两油箱凸轮轴之间有联轴节,带动两凸轮轴同步转动,从而使两油箱上方的注油泵每两同步运行,而油箱侧面的摇手只备在需要手动时使用。

【使用与保养】

1、注油器的工作介质,应采用运动粘度在50℃时为7~40CST的润滑油,工作介质中所含杂质颗粒应不大0.025mm。

2、向油箱加油时,应通过加油口中的滤油网。

3、注油量的大小,可用调节螺套来调整,逆时针转动调节螺套注油量增大。顺时针转动则注油量减少,小可减至零,调整后应将锁紧螺母锁紧。

4、输油管接上主机注油点前,应将润滑油加至油箱高油位处,油泵调至大油量位置,先开动注油器或摇动手柄,或逐个按动捏手,待滴油管内有油连续滴出,润滑油己充满输油管后,方可接上主机注油点开始工作。

5、油箱中的油液降低的油位时应及时加油。

6、视油罩不要任意拆卸,以免泄漏影响吸油。

7、滴油管不滴油时,可取出泵体拆开用洁净煤油清洗,检修油泵单向阀体的止逆阀和检查油路有无渗漏。

8、出口不出油时,可检查注油阀的止逆阀和配合面的密封性,并检查油路有无泄漏,或柱塞与柱塞套如因磨损间隙增大也会引起注油压力降低或不出油。

9、注油器应定期用清洁煤油清洗,除去注油器和油箱内部的杂质和污物,对于连续工作状态下的注油器一般每隔一个月应清洗一次。

特别注意:

(1)减速机应先加油后启动,减速器内的润滑油,一般每月应清洗更换一次。

(2)注油器箱油油位不能低于凸轮底部,低于凸轮底部应及时加油。否则会影响注油器、凸轮轴使用寿命。

(3)注油器如暂不用,应将注油量调节至零或卸下涂防锈油封存。

【生产厂家】

重庆廷鑫液压技术有限公司

标签:注油器,图片
本文网址:https://m.huanbaojx.cn/schq/19391.html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后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上一篇:油漆测厚仪(油漆测厚仪怎么校准)

下一篇:基于智能远程监控系统的热网管理分析(智能热网监控平台)

相关阅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