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用户
更新时间:2025-11-09
328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霍夫曼降解反应,以及异氰酸酯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霍夫曼降解反应(异氰酸酯)
乙酰苯胺能发生霍夫曼反应。乙酰胺霍夫曼Hoffman消除是降级反应,生成少一个碳的胺。乙酰苯胺分子式为C8H9NO,乙酰苯胺是一种白色有光泽片状结晶或叶片或鳞片状的固体化学品,微有辛辣味,主要用作制青霉素G的培养基,用于有机合成。

霍夫曼降解反应(异氰酸酯)
乙酰苯胺可以发生霍夫曼反应。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霍夫曼降解是碱进攻氨基上的氢而卤仿反应是碱进攻羰甲基上的氢,也就是说要比较两者氢的酸性大小而在乙酰胺中氨基氢的酸性要大于甲基氢,所以其先被进攻,生成霍夫曼降解产物。
霍夫曼重排酸性条件下反应原理?
霍夫曼重排反应机理可分两类,分别为:
1,反应物分子中的一个基团在分子范围内从某位置迁移到另一位置的反应。常见的迁移基团是烃基。一般是反应物分子中先形成一个活性中心,从而促使有关基团迁移,这种过程也有协同(见协同反应)完成的情况。
2,通过形成一个环状结构过渡态的周环反应,反应物分子中某些共价键发生断裂并协同地形成另一些共价键(见伍德沃德-霍夫曼规则)。
乙酰苯胺不可以发生霍夫曼降解。乙酰胺在醋酐催化下高温酰胺化得到吡啶二甲酰亚胺,是可以通过霍夫曼降解、酯化而得到目标化合物的,而乙酰苯胺是不可以发生霍夫曼降解的。霍夫曼降解反应又名霍夫曼重排反应,指的是酰胺与次氯酸钠或次溴酸钠的强碱溶液共热作用时,脱去羰基生成少一个碳的伯胺反应。
霍夫曼降解反应机理图如下:
霍夫曼酰胺降解(Hofmann降解)又称霍夫曼重排反应,是指一级酰胺在溴(或氯)和碱的作用下转变为少一个碳原子的伯胺的有机化学反应。
这一反应以其发现者奥古斯特·威廉·冯·霍夫曼命名。其过程为溴和氢氧化钠混合后有部分生成次溴酸钠,次溴酸钠将一级酰胺转化为中间产物异氰酸酯,异氰酸酯水解,放出二氧化碳,同时生成比反应物少一个碳原子的伯胺。
奥古斯特·威廉·冯·霍夫曼的简介:
霍夫曼1818年4月8生于德国的吉森,18岁时进入吉森大学学习法律,但他最感兴趣的课程不是法律,而是哲学,尤其是自然哲学。
在霍夫曼学习期间,吉森大学的李比希实验室和李比希的讲学、实验吸引了许多学生听课多霍夫曼就是这些听讲的学生之一。
他被李比希的讲课迷住了,决心放弃法律专业改学化学。霍夫曼找到李比希,说明了他的想法,同时又和校方进行了交涉。最终,霍夫曼戍了李比希的得意学生。
霍夫曼于1892年5月5日逝世、临终前还在工作。那天的上午他做了学术报告,下午在学院审查了两个学生的学术论文,晚上在家中招待了几位来访的客人。
临睡前,他突然觉得不适,当医生赶来时,他呼吸急促,面色苍白。也许知道自己不行了,他艰难地向助手述说了应撰写的最后一篇论文。当晚,他就停止了呼吸。
霍夫曼去世时,享年74岁。他的逝世,给科学界带来了巨大的悲哀。德国化学会为了纪念霍夫曼,把他们的会址命名为“霍夫曼之家”。
霍夫曼消除反应(Hofmannelimination),是一个有机的化学反应,指的是季铵碱与碘化钾、氢氧化银反应,从含氢较多的β-碳原子上消除氢,得到的主要产物是双键碳上含取代基比较少的烯烃,这一消除方式与卤代烃的消除方式相反。
霍夫曼消除反应,也称彻底甲基化反应,是胺与过量碘甲烷、氧化银和水共热时(100~200°C),生成三级胺和烯烃的反应。反应中间产物是四级铵碱。
不对称胺反应时,反应由动力学控制,较少烷基取代的β-碳上的氢由于酸性较强,位阻较小,因此优先被消除,产物主要是不稳定的取代较少的烯烃。这个规则与查依采夫规则相反,称为霍夫曼规则(Hofmann规则)。
β-碳上连有苯基、乙烯基、羰基等取代基时,由于共轭和吸电子效应,未取代的β-碳上氢的酸性较弱,因此反应不符合Hofmann规则。连有强吸电子基团的化合物容易按Hofmann规则发生E2消除。
霍夫曼消除可用于合成用其他方法难以合成的烯烃。由于一级、二级和三级胺引入的甲基数目不一样,故也可通过引入的甲基数目,来判断反应物是哪一级的胺。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后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上一篇:湖南虹吸排水(长沙虹吸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