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用户
更新时间:2025-11-09
308
其实独脚金内酯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独脚金内酯是近年新发现的一类植物激素,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独脚金内酯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独脚金内酯(独脚金内酯是近年新发现的一类植物激素)
金内子是植物。被称为独脚金内酯Cooketal.,1966,1972。后来进一步发现其具有多种生理功能,近年被证明为一种植物中普遍存在的新型植物激素。

独脚金内酯(独脚金内酯是近年新发现的一类植物激素)
木香(Radix Aucklandiae)是菊科植物云木香和川木香的通称。云木香(学名:Saussurea costus),又名广木香、木香、蜜香、青木香、五木香、南木香,属菊科风毛菊属。川木香(学名:Dolomiaea souliei)是菊科川木香属的植物,均是中国的特有植物。让的我和您一家分析一下木香的功效与作用吧!
1、木香的功效:温中行气止痛,健脾消食导滞。主治胸痞胁痛,脘腹胀痛,痢疾后重,食积不化,呕吐泄泻,寒疝腹痛,水肿,脚气。
2、木香的作用:
木香水提取液、挥发油和总生物碱对人体小肠先有轻度兴奋作用,随后紧张性与节律性明显下降。木香提取液可使离体人体肠蠕动幅度和肠肌张力明显增强;对Ach、组胺与BaCl2所致肠肌痉挛有对抗作用。大剂量煎剂、挥发油、去内酯挥发油、总内酯以及木香内酯、二氢木香内酯等多种内酯部分对离体人体小肠运动均有抑制作用。总生物碱又能对抗Ach、组胺对人体回肠所致的痉挛作用。去内酯挥发油、二氢木香内酯和总内酯均能明显抑制在体大、小肠运动,降低其紧张性与节律性收缩,其他内酯部分作用较小。云木香碱对人体小肠有明显抑制作用,静脉注射亦可明显抑制人体在体小肠运动,使肠肌松弛,运动停止,但易恢复。
3、浓度的挥发油及从挥发油分离出的各内酯部分对多种动物的离体心脏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小剂量的水提取液与醇提取液能兴奋在体蛙心与犬心,大剂量则有抑制作用。云木香碱静脉注射对人体心有兴奋作用。去内酯挥发油、总内酯、12-甲氧基-二氢木香内酯可使人体肢血管灌流量增加,有较明显的血管扩张作用。小剂量总生物碱可扩张人体耳血管,大剂量反而引起收缩反应。去内酯挥发油、总内酯、木香内酯、二氢木香内酯、去氢木香内酯和12-甲氧基-二氢木香内酯静脉注射可使麻醉犬血压中度降低,降压作用比较持久。
4、云木香水提取液、醇提取液、挥发油及总生物碱在体外能对抗组胺、Ach对支气管的致痉挛作用。挥发油所含总内酯、木香内酯、二氢木香内酯等内酯成分以及去内酯挥发油均能对抗组胺、Ach与BaCl2引起的支气管收缩作用,其中以二氢木香内酯效力较强。云木香总内酯、木香内酯、二氢木香内酯或去内酯挥发油腹腔注射,对吸入致死量组胺或Ach气雾剂豚鼠有保护作用,可延长致喘潜伏期,降低死亡率。云木香碱静脉注射,对人体可出现支气管扩张反应。
水提取液、醇提取液、挥发油、去内酯挥发油与总生物碱静脉注射对麻醉犬呼吸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减慢频率,降低幅度,其中以挥发油作用较强。
5、挥发油能抑制链球菌、金黄色与白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对大肠杆菌与白喉杆菌作用微弱。云木香煎剂对许兰黄癣菌及其蒙古变种等10种真菌有抑制作用,对副伤寒杆菌有轻微抑制作用。云木香对牛型结核菌、人型结核菌也有抑制作用。
能。活性炭是一种经特殊处理的炭,将有机原料(果壳、煤、木材等)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以减少非碳成分(此过程称为炭化),然后与气体反应,表面被侵蚀,产生微孔发达的结构 (此过程称为活化)。由于活化的过程是一个微观过程,即大量的分子碳化物表面侵蚀是点状侵蚀 ,所以造成了活性炭表面具有无数细小孔隙。活性炭表面的微孔直径大多在2~50nm之间,即使是少量的活性炭,也有巨大的表面积,每克活性炭的表面积为500~1500m2,活性炭的一切应用,几乎都基于活性炭的这一特点。[1]
中文名
活性炭
外文名
active carbon
性状
粉状或粒状的多孔无定形炭
特性
微孔结构发达,比表面积和吸附活性大
应用
污水处理、电极、烟气治理等。
活性炭是由木质、煤质和石油焦等含碳的原料经热解、活化加工制备而成,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表面化学基团,特异性吸附能力较强的炭材料的统称。[2]
通常为粉状或粒状具有很强吸附能力的多孔无定形炭。由固态碳质物(如煤、木料、硬果壳、果核、树脂等)在隔绝空气条件下经600~900℃高温炭化,然后在400~900℃条件下用空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或三者的混合气体进行氧化活化后获得。[3]
炭化使碳以外的物质挥发,氧化活化可进一步去掉残留的挥发物质,产生新的和扩大原有的孔隙,改善微孔结构,增加活性。低温(400℃)活化的炭称L-炭,高温(900℃)活化的炭称H-炭。H-炭必须在惰性气氛中冷却,否则会转变为L-炭。活性炭的吸附性能与氧化活化时气体的化学性质及其浓度、活化温度、活化程度、活性炭中无机物组成及其含量等因素有关,主要取决于活化气体性质及活化温度。
活性炭的含炭量、比表面积、灰分含量及其水悬浮液的pH值皆随活化温度的提高而增大。活化温度愈高,残留的挥发物质挥发愈完全,微孔结构愈发达,比表面积和吸附活性愈大。[3]
活性炭中的灰分组成及其含量对炭的吸附活性有很大影响。灰分主要由K2O、Na2O、CaO、MgO、Fe2O3、Al2O3、P2O5、SO3、Cl-等组成,灰分含量与制取活性炭的原料有关,而且,随炭中挥发物的去除,炭中的灰分含量增大。[3]
截止2007年,世界活性炭年产量达900kt,其中煤基(质)活性炭占总产量的2/3以上;而中国年产量已突破400kt,居世界首位,美国、日本等也是世界主要的活性炭产出国。[4]
理化特性
根据活性炭的外形,通常分为粉状和粒状两大类。粒状活性炭又有圆柱形、球形、空心圆柱形和空心球形以及不规则形状的破碎炭等。随着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活性炭新品种,如炭分子筛、微球炭、活性炭纳米管、活性炭纤维等。[5]
孔隙结构
活性炭是由石墨微晶、单一平面网状碳和无定形碳三部分组成,其中石墨微晶是构成活性炭的主体部分。活性炭的微晶结构不同于石墨的微晶结构,其微晶结构的层间距在0.34~0.35nm之间,间隙大。即使温度高达2000 ℃以上也难以转化为石墨,这种微晶结构称为非石墨微晶,绝大部分活性炭属于非石墨结构。石墨型结构的微晶排列较有规则,可经处理后转化为石墨。非石墨状微晶结构使活性炭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其孔隙结构可由孔径分布表征。活性炭的孔径分布范围很宽,从小于1nm到数千nm。有学者提出将活性炭的孔径分为三类:孔径小于2nm为微孔,孔径在2~50nm为中孔,孔径大于50nm为大孔。[5]
活性炭中的微孔比表面积占活性炭比表面积的95%以上,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活性炭的吸附容量。中孔比表面积占活性炭比表面积的5%左右,是不能进入微孔的较大分子的吸附位,在较高的相对压力下产生毛细管凝聚。大孔比表面积一般不超过0.5m2/g,仅仅是吸附质分子到达微孔和中孔的通道,对吸附过程影响不大。[5]
表面化学性质
活性炭内部具有晶体结构和孔隙结构,活性炭表面也有一定的化学结构。活性炭吸附性能不仅取决于活性炭的物理(孔隙)结构,而且还取决于活性炭表面的化学结构。在活性炭制备过程中,炭化阶段形成的芳香片的边缘化学键断裂形成具有未成对电子的边缘碳原子。这些边缘碳原子具有未饱和的化学键,能与诸如氧、氢、氮和硫等杂环原子反应形成不同的表面基团,这些表面基团的存在毫无疑问地影响到活性炭的吸附性能。X 射线研究表明,这些杂环原子与碳原子结合在芳香片的边缘,产生含氧、含氢和含氮表面化合物。当这些边缘成为主要的吸附表面时,这些表面化合物就改变了活性炭的表面特征和表面性质。活性炭表面基团分为酸性、碱性和中性 3 种。酸性表面官能团有羰基、羧基、内酯基、羟基、醚、苯酚等,可促进活性炭对碱性物质的吸附;碱性表面官能团主要有吡喃酮(环酮)及其衍生物,可促进活性炭对酸性物质的吸附。[5]
磷酸等酸性活化剂制备的活性炭表面以酸性基团为主 ,对碱性物质吸附较好;KOH、K2CO3等碱性活化剂制备的活性炭表面以碱性基团为主,适合于吸附酸性物质;而采用CO2、H2O等物理活化方法制备的活性炭表面官能团总体呈中性。[5]
吸附机理
活性炭吸附是指利用活性炭的固体表面对水中的一种或多种物质的吸附作用,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活性炭的吸附能力与活性炭的孔隙大小和结构有关。一般来说,颗粒越小,孔隙扩散速度越快,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就越强。
吸附能力和吸附速度是衡量吸附过程的主要指标。吸附能力的大小是用吸附量来衡量的,吸附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重量的吸附剂所吸附的量。在水处理中,吸附速度决定了吸附剂与污水的接触时间。[6]
活性炭发生的主要是物理吸附,大多数是单层分子吸附,其吸附量与被吸附物的浓度服从朗格缪尔单分子层吸附等温方程 :
式中:
(覆盖度)—— 一定温度下,吸附分子在固体表面上所占面积占表面总面积的分数;
——吸附质在气相的分压;
——吸附与脱附的速度之比;
——气体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量。[6]
分类与命名
中国国家标准将活性炭按照两部分进行分类:一部分按制造使用的主要原材料,另一部分按制造使用的原材料及对应的产品形状组合分类。
活性炭按制造使用的主要原材料分为四类:煤质活性炭、木质活性炭、合成材料活性炭和其他类活性炭。按制造使用主要原材料及对应的产品形状组合分类分为16种类型。其中,煤质活性炭分为:柱状煤质颗粒活性炭、 破碎煤质颗粒活性炭、粉状煤质颗粒活性炭、球形煤质颗粒活性炭。木质颗粒活性炭分为:柱状木质颗粒活性炭、破碎状木质颗粒活性炭、粉状木质颗粒活性炭、球形木质颗粒活性炭。合成材料活性炭分为:柱状合成材料颗粒活性炭、破碎状合成材料颗粒活性炭、粉状合成材料颗粒活性炭、成形活性炭、球形合成材料颗粒活性炭、 布类合成材料活性炭(炭纤维布)、毡类合成材料活性炭(炭纤维毡)。其他类活性炭,指除上述三种类型活性炭外,由其他原材料(如煤沥青、石油焦等)制备的活性炭,这类活性炭,在产品形状分类中,暂列了沥青基微球活性炭。详细分类见下表[1]:
制造原材料分类
产品形状分类
煤质活性炭
柱状煤质颗粒活性炭
破碎煤质颗粒活性炭
粉状煤质颗粒活性炭
展开全部
命名规则
活性炭按材料和形状命名。命名的方法则依据命名原则规定的内容进行,有三层内容:第一层表示活性炭制造主要原材料,用主要原材料英文单词的首字母大写表示;第二层表示活性炭的形状,用形状英文单词的首字母大写表示;第三层为活性碳的名称,由汉字组成。[1]
原材料分类符号
活性炭制造原材料命名的分类符号以材料名称英文单词的首字母大写表示,若名称首字母重复,则在英文单词首字母后缀一个小写英文字母,该字母来源于材料名称的英文单词(辅音优先)。制造原材料分类符号中,由于类属于木质活性炭的加工原材料种类较多,而各种木质原材料制造后的活性炭性能有一定的区别,因此,将木质活性炭的制造的原材料细分为四类:木屑类活性炭、果壳类活性炭、椰壳类活性炭、生物质类活性炭。这四类木质活性炭的分类符号,用原材料分类符号(W)和其具体的原料(木屑、果壳、椰壳、生物质)英文单词的首字母大写用下脚标标注共同表示。 其分类符号详见2016年发布的中国国家标准GB/T 32560-2016 《活性炭分类与命名》。[1]
形状分类符号
各类形状的活性炭的分类符号,以形状名称英文单词的首字母大写表示,若形状名称首字母重复,在英文单词首字母后缀一个小写英文字母,该字母来源于该形状的英文单词(辅音优先)。对于破碎状活性炭来讲,除木质破碎状活性炭外,煤质破碎状活性炭现有三类,这三类破碎状煤质活性炭生产工艺不同,质量指标和应用领域也有较大差别,为方便厂商和应用客户对破碎状煤质活性炭加以区别, 标准对破碎状活性炭的形状命名分类符号做了如下规定:破碎状活性炭的形状分类符号由G和具体各类破碎状活性炭的名称英文单词的首字母大写表示在 G 后下脚标处,共同表示,如:压块破碎活性炭(煤质)表示为GB[1]。 形状命名具体分类见2016年发布的中国国家标准GB/T 32560-2016 《活性炭分类与命名》[2]。
制备技术
化学活化法
化学活化法就是通过将各种含碳原料与化学药品均匀地混合后,一定温度下,经历炭化、活化、回收化学药品、漂洗、烘干等过程制备活性炭。磷酸、氯化锌、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硫酸、碳酸钾、多聚磷酸和磷酸酯等都可作为活化试剂,尽管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同,有些对原料有侵蚀、水解或脱水作用,有些起氧化作用,但这些化学药品都可对原料的活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最常用的活化剂为磷酸、氯化锌和氢氧化钾。化学活化法的活化原理还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化学活化剂具有侵蚀溶解纤维素的作用,并且能够使原料中的碳氢化合物所含有的氢和氧分解脱离,以 H2O、CH4等小分子形式逸出,从而产生大量孔隙。此外,化学活化剂能够抑制焦油副产物的形成,避免焦油堵塞热解过程中生成的细孔,从而可以提高活性炭的收率。[2]
我国木质磷酸法粉状活性炭已经实现了规模化、自动化和清洁化生产,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
(1)磷酸活化法
磷酸法制备活性炭的过程中,磷酸与木质纤维原料的作用机理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润胀作用、加速活化作用、脱水作用、氧化作用和芳香缩合作用。[2]
磷酸活化法的基本工艺包括木屑筛选、干燥、磷酸溶液配制、混合(或浸渍) 、炭化、活化、回收、漂洗(包括酸处理和水洗)、离心脱水、干燥与磨粉等工序,如生产颗粒活性炭还需增加捏合工艺。另外,附设专门的废气净化系统,回收烟气中的磷酸和炭粉,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磷酸活化法的生产工艺中,要注意在炭化段控制度,让磷酸充分渗透入木屑,再与活化段协同控制,可以明显提高活性炭吸附能力,产品质量稳定,同时适当降低活化温度对降低产品灰分有利。炭活化尾气采用多段液相回收可以增加磷酸和细炭粉的回收,采用高压静电方式也有利于尾气中焦油的去除。[2]
(2)氯化锌活化法
ZnCl2在活化过程中使木质纤维原料发生脱氢反应并进一步芳构化,从而形成初步孔结构,水洗脱除氯化锌后即形成孔隙结构。此外还有学者认为氯化锌在炭化时形成新生炭沉积的骨架,当其被洗去之后,炭的表面便暴露出来,构成了具有吸附力的活性炭内表面。[2]
氯化锌活化工艺流程与磷酸活化法工艺基本相似。氯化锌法活性炭由于其孔径分布相对集中、吸附力强等特点,一直受到国内外市场的青睐,需求量逐年增加。[2]
(3)氢氧化钾活化法
KOH活化法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种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活化工艺,其活化过程是将原料炭与数倍炭质量的KOH或NaOH混合,在不超过500℃下脱水后于800 ℃左右煅烧若干时间,冷却后将产品洗涤至中性即可得到活性炭。反应机理是活化过程中被消耗的炭主要生成了碳酸钾,同时在800℃左右,被炭还原的金属钾(沸点762℃)析出,金属钾的蒸气不断进入碳原子所构成的层与层之间进行活化,这两个反应使产物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2]
KOH法活性炭主要应用在超级电容器领域。以椰壳为主要原料所制得的活性炭比表面积可接近3000m2/g,比电容可超过200F/g,同时还可表现出非常优良的储氢和储甲烷能力,在77K 和100kPa的情况下,储氢量可达到2.94%,压力提高至1MPa,储氢量可达4.82%。[2]
物理活化法
物理法通常又称气体活化法,是将已炭化处理的原料在800 ~1000℃的高温下与水蒸气,烟道气(水蒸气、CO2、N2等的混合气)、CO或空气等活化气体接触,从而进行活化反应的过程。物理活化法的基本工艺过程主要包括炭化、活化、除杂、破碎(球磨)、精制等工艺,制备过程清洁,液相污染少。[2]
在制备过程中,具有氧化性的高温活化气体无序碳原子及杂原子首先发生反应,使原来封闭的孔打开,进而基本微晶表面暴露,然后活化气体与基本微晶表面上的碳原子继续发生氧化反应,使孔隙不断扩大。一些不稳定的炭因气化生成CO、CO2、H2和其他碳化合物气体,从而产生新的孔隙,同时焦油和未炭化物等也被除去,最终得到活性炭产品。活性炭发达的比表面积则源自中孔、大孔孔容的增加,形成的大孔、中孔和微孔的相互连接贯通。由于物理法工艺流程相对简单,产生的废气以CO2和水蒸气为主,对环境污染较小,而且最终得到的活性炭产品比表面积高、孔隙结构发达、应用范围广,因此世界范围内的活性炭生产厂家中70%以上都采用物理法生产活性炭。炭活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余热,可满足原料烘干、余热锅炉制高温蒸汽、产品的洗涤烘干等所需热能。[2]
物理-化学活化法
(1)物理-化学一体化制备技术
物理-化学活化法顾名思义就是结合应用物理活化和化学活化的方法,即炭先经化学法处理,随后再进一步用物理法(水蒸气或 CO2)活化。国外研究人员通过H3PO4和CO2联合活化法制得了比表面积高达3700m2/g 的超级活性炭,具体步骤是在85℃下先用H3PO4浸泡木质原料,经450℃炭化4h后再用CO2活化。将物理法和化学法联合,利用物理法的炭化尾气为化学法生产供热,实现生产过程无燃煤消耗,同时得到物理法活性炭和化学法活性炭。[2]
(2)微波辅助化学活化
由于在活性炭制备过程中,传统的炉膛加热存在耗工、耗时且物料受热不均的缺点,因此微波的引入可以实现物料内部均匀加热,同时可方便地快速启动和停止,耗时比传统工艺短得多。因此,微波辅助化学活化可以显著缩短生产时间,从而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亦可降低环境污染。通常的磷酸法、氯化锌法和氢氧化钾活化法均可采用微波加热,而且研究表明微波加热法亦可得到高性能的活性炭,尤其适用于KOH活化法制备超级电容活性炭。然而微波加热制备活性炭仍处于实验阶段,主要原因是设备投资大,能耗高。[2]
(3)催化活化
金属类催化剂在含碳原料表面可形成活性点,降低炭与水或CO2的反应活化能,从而降低活化温度,提高反应速率,形成发达的孔隙,同时,金属颗粒移动时也会产生孔道。催化剂在制备超级活性炭时可以降低活化温度,大幅提高反应的速率,还可使制得的活性炭孔径分布均匀。虽然催化活化法制备活性炭具有上述诸多优势,但反应速度过快可能会烧穿微孔壁面,从而破坏微孔结构。[2]
应用
应用简史
(1)国外应用简史
公元前约3750年,古埃及就有使用木炭的记载。[4]
1900年英国人首次发明以金属氯化物炭化植物来制造活性炭的方法。[4]
1917年一战双方均已在防毒面具里使用活性炭。[4]
1927年美国芝加哥自来水厂发生了恶臭事故,此后活性炭被广泛应用于自来水除臭。[4]
1930 年第一个使用粒状活性炭吸附池除臭的水厂建于美国费城。[4]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由于煤质粒状炭的大量生产和再生设备的问世,发达国家开展了利用活性炭吸附去除水中微量有机物的研究工作,对饮用水进行深度处理。粒状活性炭净化的装置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国陆续建成投产。美国以地面水为水源的水厂已有90%以上采用了活性炭吸附工艺。[7]
(2)国内应用简史
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才开始生产活性炭。[4]
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利用活性炭去除受污染的水源水的除臭、除味。[7]
活性炭主要作为固体吸附剂,应用在化工、医药、环境等方面,用于吸附沸点及临界温度较高的物质及分子量较大的有机物。在空气净化、水处理等领域应用也呈现出应用量增长的趋势,专用高档炭如高比表面积炭、高苯炭、纤维炭已渗透到航天、电子、通讯、能源、生物工程和生命科学等领域。[7]
应用领域
(1)处理含油污水
吸附法进行油水分离是利用亲油性材料,吸附废水中的溶解油及其它溶解性有机物。最常用的吸油材料是活性炭,可吸附废水中的分散油、乳化油和溶解油。由于活性炭对油的吸附容量有限(一般为30~80mg/g)),成本高,再生困难,通常只用作含油废水多级处理的最后一级处理,出水含油质量浓度可降至0.1~0.2mg/L 。[6]
由于活性炭对水的预处理要求高,而且活性炭的价格昂贵,因此在废水处理中,活性炭主要用来去除废水中的微量污染物,以达到深度净化的目的。 炼油厂含油废水,先经隔油、气浮和生物处理,再经砂滤和活性炭过滤深度处理。废水的含酚量从0.1 mg/L(经生物处理后)降至0.005mg/L,含氰量从0.19mg/L降至0.048mg/L,COD从85mg/L 降至18mg/L。[6]
(2)处理染料废水
染料废水成分复杂、水质变化大、色度深、浓度大,处理困难。处理方法主要有氧化、吸附、膜分离、絮凝、生物降解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其中活性炭能有效地去除废水的色度和COD。活性炭处理染料废水在国内外都有研究,但大多数是和其它工艺耦合,活性炭吸附多用于深度处理或将活性炭作为载体和催化剂,单独使用活性炭处理较高浓度染料废水的研究很少。[6]
活性炭对染料废水有良好的脱色效果。染料废水的脱色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而pH值对染料废水的脱色效果没有太大的影响。在最佳吸附工艺条件下。
这理论上是可以的,但实际上要看什么材料出来的异味,现在的机油一般都有一些添加剂,味道如果是添加剂来的,可能异味除了,添加剂也没有了,机油的一些好的特性也没有了。如果说是机油的主要原料发出来的异味,如果去掉这些异味,则机油也没有了。活性炭能够处理的是气体或者液体中的一些杂质。
要看成分,如果是小分子物质油,用球形活性炭可以吸附。
机油不是单一成分的油品,而是有多种小分子的油类物质的混合物
活性炭一般是用果壳,树枝等为原料,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高温加热,并不断地通入水蒸气,除去果壳,树枝等因受热而分解出来的木煤气,木焦油等物质后得到的,它的主要成分是炭,所以看上去是黑乎乎的。
而活性炭里里外外布满了细小的孔,因此它的表面积特别大。经计算,1克活性炭的表面积竟可达500—1000平方米。这使得活性炭具有强大的吸附本领。
由于活性炭是物理吸附,没有污染,无副作用,并且价格低廉,因此活性炭是净水器中比较常见的滤芯材料。具体来说,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的余氯、异味、色度、藻类、杀虫剂等。
shìluózǐ
《海药本草》
ShíLuóZǐ
时美中(侯宁极《药谱》),莳萝椒(《本草蒙筌》),小茴香(《纲目》),瘪谷茴香(《本草正义》),土茴香(《中药志》)。
为伞形科植物莳萝的果实。果实成熟后采收果枝,晒干,打落果实,去净杂质,晒至干透为度。
莳萝(《海药本草》),又名:慈谋勒(《开宝本草》)。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茎直立,平滑,高60~90厘米。叶互生,有长柄,基部扩张呈鞘状,抱茎,叶3~4回羽状分裂,裂片线形,最后裂片长至18毫米。复伞形花序,直径大至15厘米,花梗稍不等长,无总苞及小总苞;花细小,花瓣5,黄色,向内弯曲,早落;雄蕊5,比花瓣长,花药2室:雌蕊1,子房下位,花柱2。双悬果稍扁,广椭圆形,长3~4毫米,宽2~3毫米,外面棕黄色,肋线膜状,两侧肋线延长成翅状,肋线间有油室4个,腹合面油室2个。花期夏季。果期秋季。
本植物的苗叶(莳萝苗)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各地都有栽培或野生。产江苏、安徽等地。
干燥果实多数裂成分果,呈扁平广椭圆形,长3~4毫米,宽2~3毫米,厚约1毫米。外表棕色,背面有3条不甚明显的肋线,两侧肋线延伸作翅状,少数未分离的双悬果基部有残存果柄。气微香。
果实含葛缕酮、柠檬烯、莳萝油脑、佛手柑内酯、伞形花内酯金合欢醚即7羟基香豆精金合欢醇醚、蜡、γ谷甾醇等。
葛缕酮的作用参见"藏茴香"条。种子中所含的非萜类油有抗真菌作用。
簸去泥屑,拣净梗及杂质。
①《品汇精要》:"水洗微炒用。"
②《本草从新》:"炒黄得酒良。"
辛,温。
①《本草拾遗》:"辛,香。"
②《开宝本草》:"味辛,温,无毒。"
入脾、肾经。
①《药品化义》:"入肝、肾、膀胱三经。"
②《本草经解》:"入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
③《本草求真》:"入肝、胃、肾、膀胱、小肠。"
④《本草再新》:"入脾、胃、肾三经。"
温脾肾,开胃,散寒,行气,解鱼肉毒。治痧秽呕逆,腹中冷痛,寒疝,痞满少食。
①《本草拾遗》:"小儿气胀,霍乱呕逆,腹冷不下食,两肋痞满。"
②《海药本草》:"主膈气,消食,温胃,善滋食味,多食无损。"
③《日华子本草》:"健脾,开胃气,温肠,杀鱼肉毒,补水脏及壮筋骨,治肾气。"
④《医林纂要》:"润肾补肾,补命门,暖丹田,开胃调中,上达膻中,舒肝木,达阴郁,舒筋,下除脚气,治寒疝。"
⑤《随息居饮食谱》:"温胃健脾,散寒止痛,杀虫消食,调气止呕,定腰、齿疼,解鱼肉毒。"
内服:煎汤,0.8~1.5钱;或入丸、散。
气阴不足及有火者不宜。
《海药本草》:"不可与阿魏同合,夺其味尔。"
①治小儿气胀,霍乱呕逆,腹冷食不下及胁痛:莳萝,为末,糊丸如绿豆大。三岁三十丸,青皮汤下。(《普济方》莳萝丸)
②治疝气偏坠,女子瘕病:莳萝一两二钱。炒褐色,为细末。无灰好酒调服。(《摄生众妙方》)
③治闪挫腰痛:莳萝,作末,酒服二钱匕。(《永类钤方》)
①《本草求真》:"小茴,与宁夏大苘同功,入肝燥肾温胃,但其性力稍缓,不似大茴性热,仍看证候缓急,分别用之耳。酒炒盐水炒,各随病症活用。"
②《本草正义》:"莳萝子,藏器谓治霍乱呕逆,腹冷不下食,两胁痞满;《日华》调健脾开胃,杀鱼肉毒,治肾气,皆温辛行气散寒之功,治诸疝最佳,然辛香燥烈,耗气伤津,止可借以行经,不可独任重任。"
《*辞典》
物如脓者泄出。制备方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附注: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莳...
)1分,芜荑(炒)1分,陈橘皮(去白,焙)1分,莳萝(微炒)半两,仓米(炒)3分。制法:上为末,用稀...
用獖猪肾1只,批破去筋膜,掺药1钱匕,并椒、盐、莳萝各少许在内,用湿纸裹,煨熟为度。早晨空心细嚼,温...
,切作3片,每片用末1大钱许,掺于肝上,入葱白、莳萝、盐等,令有滋味,一重重布了,麸片裹之,煻灰火内...
肉微炒),马蔺花(炒黄)半两,茴香(炒黄)半两,莳萝半两。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小儿***偏肿,疼...
月开碎花,攒簇如蛇床及莳萝花,青白色。结实亦似莳萝子,但色黑而重尔。其根白色,长者尺许,气亦香而坚...
间分生叉枝,梢头开花,花结如伞盖,黄色。结子如莳萝子微大而长,亦有线瓣。味微苦辛,性平无毒。【救饥...
谨按《广州记》云∶生波斯国。马芹子即黑色而重。莳萝子即褐色而轻。主膈气,消食温胃,善滋食味,多食无...
∶按∶《广州记》云∶生波斯国。马芹子色黑而重,莳萝子色褐而轻,以此为别。善滋食味,多食无损。且不可...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后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下一篇:预灌封注射器(预充式注射器)